三月二十一日報章報道塞浦路斯政府向國會提出「徵收存款稅換取歐盟IMF百億財援」方案遭否決,投票結果是零票贊成、三十六票反對及十九票棄權。相信這是史無前例的投票結果,也相信是政治角力的一環,以投票結果向歐盟討價還價:塞浦路斯需要援助,歐盟開出條件,塞浦路斯不接受,提出反建議,繼續討價還價。
此案例其實是IMF(國際貨幣基金)一貫的做法,由歐美為核心組成的超級銀行,定出條件,向發展中國家貸款,不過這次的對象是歐盟成員而已。二十世紀中葉始,歐美在全球的殖民地紛紛獨立,然而歐美殖民心態未有停止,隨着全球化現象,轉到了科技及經濟層面。
較早前《明報》以「南非轟西方殖民主義心態必輸」為題,指出西方須改變殖民主義心態,即以對等地位相待,否則在競爭中將會被發展中國家擊敗。換言之,發展中國家多年前從西方國家殖民地支配中獨立,現在努力在西方國家經濟支配中獨立。西方國家主導情況面對發展中國家的挑戰。
在宣教事工中,情況也如此,分別在於促使宣教工場教會實行獨立自主的「自養自傳自治」運動,是由西方宣教組織少數傳教士,從經驗反省過程中提出來的。繼後普世教會協會支持鼓吹下,成為「本土化」(contextualization)的努力。天主教在拉丁美洲的經驗,由Joe Holland 及Peter Henriot寫出《Social Analysis》一書,稍後由英國聖公會牧師Laurie Green應用在西方教會中,寫出了《做神學》一書,強調神學需由本土出發,而不是由現存的(西方的)觀念化指引。
商界也不乏類似觀念,例如平保的理念是「全球視野本土經營」,匯豐銀行的口號是「全球思想本土行動(think global act local)」等等。政治上看來也如此。本港將於二零一七普選行政長官,現在雖仍未開始諮詢,經已看到類似的角力。一方打出「國際準則」牌,另一方則打出「一國兩制」牌。「國際準則」是「普世準則」,超越一切本土的考慮,抑是要由本土出發考慮,不一定全盤接受現存的「國際準則」,將會是決定性因素。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
《基督教週報》版權所有
地址:九龍聯合道140號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大樓
電話:23374171 · 電郵:info@christianweekl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