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36 期(2013 年 3 月 31 日) ◎ 黃金歲月 ◎ 昂嘯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因為筆者是在中華宣道會筲箕灣堂信主,算是早期會友,又在建道神學院受造,後在宣道會的堂會前後事奉共十五個年頭,對宣道會有多少認識,就所知的來一個我知我說。
先後撤港的宣教士們,差不多都是分在國內各地工作,所用的方言全是華語,原稱國語後又改稱普通話,更有些說得一口流利的「京片子」的北京話,可是來了香港就格格不入,因為那時香港人會說普通話的甚少。
當時宣道會的西教士們,包括他們的眷屬,在記憶中有:白光照牧師、白德三牧師、包忠傑牧師、季維善牧師等都只能說普通話。曾在廣西梧州建道聖經學院工作多年的劉福羣牧師,他是普通話、廣東話全通,傅証道牧師、霍敦牧師都精通粵語,連華籍的滕近輝牧師也用普通話。
這也是上帝為幾位只會用普通話的西教士開了傳福音之門。因為同時也湧來成千上萬的「難民」,先在上環普仁街東華醫院周圍街道,和摩星嶺露宿街頭,後香港政府在調景(吊頸)嶺搭起大營棚收容。各國差會也開展傳福音事工,當時有六、七個差會參與,把得救的人數日日增加,據說當時隔不多天舉行水禮,每次近千人在嶺下海邊領洗,要請港九友會牧師義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