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節期與家庭團聚


2529 期(2013 年 2 月 10 日)
◎ 教會觸覺 ◎ 許開明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無論是農曆或西曆的節期,都有一個共通點,與家庭的團聚有或多或少的關係。本文的焦點不在於簡介中西各節的特色,而在於使讀者了解這重要的關係。其實中西方年曆影響許多國家的民生,許多國家的基礎單位是家庭,中西方的節期對家庭的影響極大,試述如下:

  農曆節期

  一、除夕(農曆年最後一日)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節日。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圓飯,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叙天倫,這是何等的幸福。

  

  二、春節(農曆年初一至十五)

  春節,即農曆新年,傳統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

  

  三、清明節(一般是在西曆四月五日前後)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一百零八天。傳統上,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家人共聚,扶老攜幼,上山掃墓,表達孝親之情。

  

  四、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圓,品餅賞月,其樂融融。

  

  五、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節,為農曆九月初九。《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是中國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日。

  

  六、冬至(西曆十二月二十二日左右或農曆十一月十五(滿月)

  自古相傳,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這節期促進各人與家人共聚天倫。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所以中國人的冬至過節,有敬天尊長,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意義深長。

  

  西曆節期

  一、元旦新年(一月一日)

  元旦前夕指西曆十二月三十一日(即一年的最後一天)至元旦的各種活動。近年來流行於此時進行節日倒數,以慶祝新的一年的來臨。香港元旦前夕與世界各國的情況相似,許多家庭聚在一起,分享來年大計。新年離不開家聚、吃喝和歡樂,使節日更有氣氛。

  

  二、復活節(在三月末和四月中旬之間)

  復活節假期從禮拜五一直到復活節後的禮拜一,這時候有特別的宗教活動,歐洲家庭都帶小羊形狀的餅或蛋糕,還有火腿,以及新鮮的麵包請神父或牧師祝福,好準備復活節豐富的早餐。

  

  三、母親節(五月第二主日)

  母親節起源於美國,一九零六年五月九日,美國費城的安娜•賈薇絲在母親逝世週年,組織了追思母親的活動,並鼓勵他人也以類似方式來表達對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香港家庭受西方文化影響,人們透過母親節表達孝思,並與家人及教會中的年長母親共聚,非常有意義。

  

  四、父親節(六月第三主日)

  據說第一個提出這種建議的是華盛頓的約翰•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親早亡,其父獨自一人承擔起撫養教育孩子的重任,多德夫人感念父親養育之恩,準備為他舉行活動,同時想到所有的父親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於是給當地一家教士協會寫信,建議把六月的第三個主日定為父親節。從一九一零年六月起,父親節便流傳至今。

  

  五、感恩節(十一月第四個禮拜四)

  美國從一八六三年開始,感恩節就是公眾假期了。假期通常由禮拜三下班開始,直到主日為止,共四天,感恩節期間,散居各地的美國人大都回鄉與家人共度節日。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就是感恩節的晚宴,家家戶戶都大辦筵席,火雞和南瓜餅都是必備的,藉以追思先民開拓的艱難。

  

  六、聖誕節

  聖嬰耶穌的降生,帶給世人大喜的訊息,因此許多家庭在聖誕節都充滿喜樂。聖誕期間除了有宗教的慶典外,一家人團聚吃大餐、旅行、互相餽贈禮物和祝福。總之,聖誕節促進家人的團聚,大家在一起,無限快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