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化節日與傳統


2504 期(2012 年 8 月 19 日)
◎ 有李可陳 ◎ 李鴻標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早期教會為了幫助異教徒擺脫迷信,把每年的十一月一日定為「諸聖日」,為要將祭死神的節日聖化,以此記念古聖先賢,尤其是那些為主殉道的信徒。今日教會也當考慮聖化一些節日與傳統,讓信徒守節時,可以更心安理得,並有更美好的見證。筆者願以清明節為例,提出一些將之聖化的獻議:

  追本溯源

  聖化節日與傳統的第一步是追本溯源,了解其由來。

  清明節,古時亦稱之為「植樹節」、「踏春節」、「聰明節」。清明也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但是,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按照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香燭和紙錢等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燃點香燭,再將紙錢焚化;又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摒除迷信

  聖化節日與傳統的第二步是摒除迷信,以基督教元素替代。掃墓時,以鮮花、飾物,取代香燭、紙錢;以默禱,甚或鞠躬,代替叩頭和行禮。此外,還可在親人墓前,讀經、祈禱,甚或訴說心中懷念之情。掃墓以後、回家之前,更可到餐館一聚,大吃一頓。不過,未信主的家人往往不會輕易改變他們帶有祭祀和迷信的掃墓方式。但若是能行,總要盡力如此。

  集體記念

  除此之外,還可清明前後,為信徒提供一個集體慎終追遠、記念先祖的聚會,若不想在清明正日與別人擁擠在一起,或因種種原因當天未能在先祖墓前掃墓的信徒,有多一項選擇,以經文、詩歌、禱詞、相片、回顧、分享,向先祖、先賢或各人所敬重的人,表達我們的感謝與懷念。集體記念的好處是可以互相扶持、彼此激勵,還可以除去我們在未信者中間的寡少感覺。故「集體記念」可以說是聖化節日與傳統的第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