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及田坑石,其石源來自福建壽山鄉南面的高山峰,最有名之品種為田黃石,因它的出產愈來愈稀少,故價值不斷上升。(上期文中所提之價格,實為每克一萬元,而非十萬,特此更正。)所以,在鑒別方面都有口訣:「無皮不成田;無紋不成田;無格不成田」等以作分辨。
二、山坑石:在壽山各山系礦洞所掘出的石材,統稱為「山坑石」,產量及色彩也極為豐富。品種之多可達百種,又因出產地區的石質有異,其形貌之變化亦多姿。有時候在參觀一些壽山石的展覽時,眼見石種之色彩變化,配合了匠人的高超雕刻技藝,真叫人驚歎上帝創造之奇妙。但同時看見很多名貴上好、價值連城的石材,被雕成觀音或羅漢,心中就有種難以形容的悲酸。當然我們也不期望將其雕成耶穌像而偶像化之。但會想,假若大好的石材,其上雕上一篇詩篇或金句,用以默想,也可看為美事。
山坑石的石質有其特性,在下刀雕刻時會呈粉狀,但由於其石質表面細膩溫潤,經琢磨後,多有玉般之美感。尤其是芙蓉石,著名金石書畫家潘玉蘭先生,一生中追求書畫藝術創作,在他九十二歲高齡時曾賦詩吟壽山石中芙蓉之美:「玉腕冰肌比石頭,躊躇總覺不相侔,藕尖白有芙蓉凍,麗質當推第一流。」他所提及藕尖白乃其中一個品種,而芙蓉凍乃是當中之晶瑩狀的凍石,皆為上品也。
本期介紹筆者的一件藏品乃芙蓉石所雕的古獸,其選石之優與造型神態之美,叫人在欣賞之餘,同時亦心存對上帝的稱頌感恩。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特稿】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