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土地從何來?


2465 期(2011 年 11 月 20 日)
◎ 時事透析 ◎ 劉國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我們慣常以「地少人多」來形容香港土地資源的匱乏,再進而相信香港的地價只得無可避免地持續上升,甚至認為高地價本身在相當程度上,是巿場機制所形成。另一方面,我們又常常聽見坊間批評,香港政府推行高地價政策……那到底較全面的事實是怎樣的呢?

  按稍前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在出席香港建築師學會會議時,所發表的數據,徹底打破本港地少人多的迷思。這可能是政府問責官員中,第一次如此清晰說明,香港與缺乏土地資源之說,完全沾不上邊。

  林鄭月娥局長表示,本港有十一萬公頃土地,已發展的土地只佔23%,住宅用地更只是當中約7%;按現時居住密度推算,則本港只需開發多1%的土地,已足夠供應一百萬人居住。猶記得曾特首於去年被立法會議員質詢,要等到何時才可復建居屋,曾特首卻多次反問議員「土地從何來」,這明顯與近日發展局局長的說法和取態,完全不能配合。

  本港現時已發展土地,佔全港總面的積23%,餘下未開發的土地主要為綠化帶及郊野公園等,故從宏觀的土地資源規畫,本港距離土地不足之情況相去甚遠,香港政府其實可以提供充裕土地,讓更多市民能夠免卻高地價、高樓價的「必然」選項。

  當然,土地開發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除了要面對社會人士對環保及生態保育的訴求,在開拓土地的過程,也涉及不少土地規畫、基礎建設、人口政策、社區支援等重要課題,要平衡不同持份者所關注的重點,並非完全可以倚仗豐厚的財政儲備,就可以加快速度。舊區重建則更加要解決業權分散、補償和歷史保育等困難。

  可是,歸根結柢,是本屆政府在長遠開發土地的工作上,近乎無所作為,直至地價、樓價抽升,社會喊叫復建居屋之聲音愈發響亮,行將換屆的政府才開始行動!若果發展局局長上述的觀點在七年前已清楚闡述,又或者社會人士強調要建立土地儲備庫的概念能及早推行,又或者政府及早制訂長遠的土地供應規畫,哪會是怎樣的局面?

  正在考慮參選特首的唐英年先生稍前提出,新界丁屋可放寬高度至九層。之所以提出這個想法,到底是香港真的欠缺土地,還是香港的政治領袖欠缺長遠土地規畫的視野?

  我們確信天地皆神所創造,我們要曉得從過度商品化的土地,看清楚土地本來是上帝賜予人安居的恩惠。我們有責任督促政府,需要智慧、用心、並誠懇為民的態度,去處理香港的長遠土地規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