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社會強調知識、經驗和勤奮。昔日的招聘廣告對求職者總有以下類似的要求:需要甚麼學歷?多少年的相關工作經驗?並要求申請人能刻苦耐勞。今天的職業要求,雖然仍離不開上述基本條件,但愈來愈重視的,卻是求職者的創意。
為甚麼創意如此重要?因為人類從農業社會、工業社會,進入到現今的「資訊年代」(information age),在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快速發展的推動下,社會方方面面不斷急速改變,能在如此環境下保持優勢者,必須能不斷推陳出新,缺乏創意是不成的。
近年來,國際市場上不時出現年輕的創業奇才,靠的就是無限的創意。Youtube與 face book便是無人不知的例子。相反地,以前香港曾有一著名品牌「梁蘇記遮」,產品強調平實耐用,風行數十年後,終於不敵新興的時髦雨傘而要關門大吉。
創意,英文是innovation或 creativity,包含原創性、獨特性及與眾不同等概念。創意可以往哪裡尋呢?西方社會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興起反建制的「嬉皮士」(hippies)文化,喜歡以藥物麻醉自己,影響所及,特別是在流行音樂圈,不少創作人都有濫藥的習慣,意圖利用藥物以至毒品,來剌激自己的創作力。結果卻濫藥成癮,以至不能自拔,輕則做成腦部創傷,重則猝死當場。
尋求創意不應飲鴆止渴,以不好的行為作工具,就如西方故事中浮士德將靈魂賣給魔鬼,以換取世間榮華富貴一樣,結果每每是得不償失。聖經《傳道書》的作者所羅門王是古代一位絕頂聰明的君主,他在飽閱世情後,說出以下極具智慧之言:「太陽之下無新事」。這是對尋求創意的人很好的提醒。
創意最強的人,往往是天才,如音樂天才莫札特與繪畫天才畢卡索,他們的創作混然天成,別人是學不過來的。我們一眾職場上的凡夫俗子,要提升創意,還不是要老老實實,不斷勤奮地充實知識、經驗,從實踐中和借鏡別人來自我提升?雖然「日光之下無新事」,但只要能痛下苦功「熟讀唐詩三百首」,便可以「不會吟時也會偷」。這不是盜版,而是再創造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