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49 期(2011 年 7 月 31 日) ◎ 職場攞景 ◎ 羅錫為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創意就是創意,不能把它放在一個框框裡去揣摩,衡量。
創意的缺乏,是因為我們給許多框框所「框住」。或者,很多創意,就在以「標準答案」(model answer)為本的香港教育制度下給扼殺,消磨淨盡了。
有時,獨創的見解或新穎的思想未必可以經世致用。例如電腦,是「計算」的paradigm shift,改變世界的科技。它放棄「十進制」,而轉變為「二進制」,使數碼化變成可能。可不知道最早採用「二進制」來運算的是《易經》,不過用來劃出八卦。幾千年之後,有人跑出八卦這個框框,發明了二進制理的「計算機」。
科技社會,應該是個創意無限的世界罷!實情不一定。神學家Jacques Ellul說,科技一方面促使「個人主義」抬頭,擺脫傳統的東西,如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卻把個人不自願起擠進一個鑄模裡,壓成一大塊(mass)。科技數據成為新的框框,把發明了它的人,劃在它的框框內。
你會發現,現代人的生活愈來愈枯燥、刻板嗎?因為在框框之外生活和思想愈來愈不容易。今天的職場上有許多好龍的「葉公」,都異口同聲說求才若渴,要找有創意的人。可是,殘酷的事實是,新思維不一定會受落。創意,要冒一個會被排擠到世界邊緣的險。
創意,不是天縱英才,也不是新鮮玩意兒,而是那些不甘被囚在框框之內,肯作新嘗試,踏出一步,闖出新境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