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無話兒


2429 期(2011 年 3 月 13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聽不到的說話,可以成為遺憾。像孩子聽不到爸爸媽媽在床前給自己說故事,體現親子情,可能是童年的一種缺失。為免讓十三個月大的兒子有遺憾,英國一名正逐漸失去說話能力的爸爸,日日夜夜預錄1600句句子,留待他日可用來向兒子說故事。」

《蘋果日報》8.3.2011

  若要孩子長大後心智健全和情感豐富,小時候最好有父母常對他們說故事。

  還補充若干條件:父母最好抱孩子入懷,或者讓孩子坐到自己膝上,靠近他們;父母捧著故事書,或者不用對著書本說故事,反為分別不大。但父母一定要親自說故事,不用借助錄音帶或者網上故事。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對孩子來說,母親的聲音最親切,其次就是父親,世上再沒有其他的聲音比父母的更能打動人的心。

  香港的父母很忙,其實比忙碌更致命的因素是缺乏閒情和耐性,以致甚少擁著孩子說故事。父母下班回家,多數已是八時許九時多,匆匆吃過晚飯已感疲憊不堪,聽見孩子的吵鬧聲內心倍感煩躁,這時候最想做的是塞幾粒安眠藥給孩子讓他立即入睡,試問又哪有情趣和能耐去給孩子說故事。

  然而人生的弔詭(paradox)就在這裡:孩子大吵大鬧、哭哭啼啼,正是因為他們在家等了爸媽很久,他們要爭取你的注意。這時候父母靜下心來,招手叫孩子坐到自己膝上,溫柔的抱著他,然後輕聲的對他說:說個故事給你聽好嗎?你會發現孩子很快回復安靜,專心的聽你說故事。耐性面對孩子,多展現笑容,呵護有加,以溫柔的聲音跟他們說話,孩子的心靈才得滿足。

  英國一位爸爸三年前證實患上運動神經元疾病(Motor Neurone Disease),這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會導致肌肉流失,漸次失去說話活動能力,以致吞嚥呼吸困難導致死亡。這位爸爸有一個才得十三個月大的兒子,他為了希望自己在語失時兒子仍能聽到他說故事,遂爭分奪秒預錄一千六百句句子,利用新電腦軟件Model Talker分成一節節獨立聲音存檔,讓兒子他日能夠合併起來,聽到爸爸說話或說故事。

  這位爸爸的兒子可說很幸福,因為他有一位好爸爸。他長大後父親多數已語失,但他仍可以聽到父親留給他聽的聲音。許多父母以為要為兒女留財產身家,其實最值得留給兒女的,是父母愛的說話,這也是上帝留給人類最大的禮物。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語言解碼】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家庭醫生手記】

【職場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