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裡,寫大兒子安安小時跟好朋友弗瑞第到超市高買,令人讀來有很多反省。
應台寫弗瑞第犯錯翌日早上,捧著一束鮮花,跟爸爸回到超市去向老闆鞠躬道歉。這一幕,讓我想起多年前,在港島半山一間女校擔任訓導工作的往事。
有一次,一名學生遭同學告發,上學前到學校附近的小文具店高買,竊取了一瓶噴射泡沫。那種泡沫就是每逢節日,年輕人最愛在派對上,用來噴射別人搞氣氛的東西,那既不是需用文具,亦無實用價值,小女孩高買,純粹貪玩。
經過審問調查,小女孩終於承認犯錯,我問她作何打算,她搖搖頭,不知該怎麼辦。於是,我提議她回到小店去向店主道歉,然後付款把泡沫瓶買下來。小女孩又搖搖頭,表示不敢再去小店。我跟她說,那我陪你一起去好了。
最後,我陪著小女孩,把事情解決了。事後,校長說我有勇氣,能撕下面皮陪學生去認錯,我倒不覺得那樣做需要多大勇氣,反而給我機會反省訓導的真正意義。
一般人心目中的訓導老師,就是扮演警察和法官的角色,專門查找學生犯的錯並加以糾正;但其實,訓導老師應該有心理準備,隨時要陪犯錯學生同走一段回頭路。訓導,不應只有責備和處罰,更要陪著犯錯孩子走,這樣,孩子才會有勇氣和信心改正過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語言解碼】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家庭醫生手記】
【職場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