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深不見底的神祕,人們既嚮往,又恐懼。有人願意冒險,往深處潛,尋找出路,以追尋及那豁然開朗的新境界;也有人寧願停留在表面,在那安全、熟悉、眼所能見的世界。
「為甚麼要往洞穴探險?」兒子問父親,潛台詞是:為甚麼拋下我和母親,那麼不負責任。在《潛行深淵》(Sanctum)的水底洞穴裡,環顧四周只有水、岩石,以及那不知能否找到的出路,到底有甚麼吸引探險家Frank?「像一面鏡,我看到自己的真面目。」Sanctum是密室、聖所之意,水底洞穴就是Frank的私密之地,通往心靈的聖所。
《127小時》記述Aron在登山探險時誤墜峽谷,受困於狹窄的岩壁石縫之中,無法動彈。除了岩石,只有抬頭所見的一線天空,以及那在早上定時飛過的烏鴉。還有自己。
他一直以為,自己可以搞定一切,世界惟有自己。但受困在這條狹縫裡,他竟然想起了所有自己曾忽略的人─他沒有接聽媽媽從遠方打來的電話,其實過往根本沒有跟媽媽好好地談過話;他沒有認真回應同事的詢問,一向與新知舊友的交往都是平淡如水;他記起沒有出席妹妹的婚禮;想起舊女友一幕幕曾經愛過的片段......如今,一塊滾下來的巨石,如一記當頭棒喝,是過去的自己,導致今天的結果─沒有人知道他受困於此,一個人也沒有。
「能把所謂故事這洞,挖得愈大愈深之後,檢驗自己的程度也變得愈深。」在「《1Q84》之後~~特集》」中,村上春樹把寫小說比喻為挖井,寫作也就是認識自己和世界的過程,「在持續的挖掘之間,腰腿的力量強壯起來,變得可以拉出更多更長的故事了......終究是從自己的根部出來的東西。」
當他們受困,當他們獨自面對自己一個人,迫使自己往深處潛進去,到那私密心靈的聖所,遇見那未被發掘的自己,以及生命最深處那叫人目眩神迷的光源,啟動那繼續往前走去,與世界重新連繫的力量......
終能穿過水底洞穴的兒子,重新認識父親;127小時之後,獨臂的他不再獨來獨往,展開了全新的生活;小說家在挖掘自己的同時,也以獨特的方式與外圍的世界溝通:
「原來有另一個人、另一些人也在地的深處挖著挖著,挖下去時,本來應該是完全不通的地方,牆壁忽然打通了......」(村上春樹《發條鳥年代記第三部》)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語言解碼】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家庭醫生手記】
【職場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