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音樂的失陷


2343 期(2009 年 7 月 19 日)
◎ 問道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我的教會以前是唱《普天頌讚》的,裡面許多優美的聖詩如「小小水滴歌」、「青年向上歌」、「十架清影歌」都是陪伴我們長大,但近年被敬拜讚美的潮流取代了,唱的詩歌膚淺乏味,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句,我覺得是一大退步,但牧師說這才引起青年人的興趣。我不同意,想聽聽你的意見。

  

  哎喲,拜託,不要再讓我跟你們的牧者作對了!

  說到陪伴長大的詩歌,又豈止《普天頌讚》?還有《青年聖歌》紅、藍、綠合訂本,《聖詩》、《頌主聖歌》、《校園詩歌》;八十年代有比較認真的聖詩本地化運動《齊唱新歌》;對於曾經到過北美唸書的信徒來說,當然還有Ralph Carmichael和Linda Rich等的「民歌聖詩」??這些在某個程度上加入時代氣息的詩歌,雖然囿限於受過點教育的年輕信徒,卻仍不失傳統詩歌的優美與深度。

  我又可以怎樣說呢?其實每個年代都有屬於它們的詩歌。最近陪家母到護老院探望一位老鄉里,她九十多歲,幾年前患上老人癡呆症,病發後衰退得很快;她端詳著家母和我好一段時間,就是怎樣也記不起我們是誰。但當家母在她耳邊唱那些幾十年前鄉下教會唱的潮語白話詩,她竟然也大聲地跟著唱,甚至跟得上六、七成的歌詞!

  那些詩歌對於我來說當然是很陌生,但細聽之下,卻有不少是將舊約聖經故事相當詳盡地細訴出來。老人家識字不多,我卻發覺詩歌內容非常工整優雅。白話詩唱完了,創世故事、始祖犯罪、路得記等單元也就相當完整地重溫了一次。

  你提到的「小小水滴歌」、「青年向上歌」、「十架清影歌」,其實無論在旋律、內容上都很不同,可以說代表了我們少年、青年和成年三個不同階段的心境和體會。相對於近年將老、中、青、幼一爐共冶的「敬拜讚美詩」,無論在音樂和內容上,確實是不可同日而語。

  我當然不能一概而論,現代的詩歌間中亦偶有佳作。但是我必須承認,近年教會所流行的「投影詩歌」,很少是我可以一口氣唱完的。除了你提到流於表面和缺乏新意的問題外,相當普遍的情況是為了押韻而矯扭堆砌、為文造情,更不要說有任何神學上的考量。似乎教會一般在文字上比較嚴謹,對於詩歌的質素卻幾乎是採取自由放任政策,只要負責「敬拜」的人(相當奇特的工作劃分,而且彷彿只有唱歌才算得上是「敬拜」)接受得了,會眾就有責任全情投入於其中。這樣,對美感稍有要求的與會者感到氣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並不是推崇一種左腦至上的「載道詩歌」或只有古典才是音樂的「復古主義」,但一味模仿現代流行曲(甚至一些「實力派」歌手對當前的樂壇亦稍有微言),將上主的名字生硬地套入其中,有時又確實教人難以啟齒。

  因此,我懷疑受過認真神學訓練的牧者們其實不可能不察覺到問題的存在,只不過他們一般在音樂的造詣不深,又礙於形勢比人強,以為這是普世教會的趨勢,才不得已接納這樣的世俗化和庸俗化。但我覺得教會音樂的失陷並不是一件無關重要的事情;音樂是心靈的表達,倘若好的音樂能夠陶冶性情,我們又怎能期望膚淺庸俗的音樂能夠造就心靈?如果說這些音樂才能引起年輕人的興趣,那麼就是吸引了又如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