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薩依德對真理執著
 反思信徒之信仰視野


2343 期(2009 年 7 月 19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已於七月八日,在教牧中心舉辦「拉闊你的信仰視域」基督教通識課程第二課。當晚由張小鳴先生介紹當今國際上舉足輕重的文學學者暨文化、政治批評家,亦是當代西方知識界最受爭議的人物之一的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講述其對真理的執著,帶領參加者思考個人的信仰生命。

  張小鳴先生首先介紹薩依德的生平。薩依德一九三五年出生於耶路撒冷,在英國佔領期間就讀埃及開羅的西方學校,接受英式和美式教育,一九五零年代赴美國就學,取得哈佛大學博士,一九六三年起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講授英美文學與比較文學。薩依德著作等身,其中以《東方主義》(Orientalism)聞名遐邇,為當代舉足輕重的文學學者暨文化批評家,尤其對於後殖民論述的建立與發展發揮了決定性的影響,並以知識分子的身分投入巴勒斯坦政治運動,其學術表現和政治參與都引人注目。二零零三年薩依德病逝於紐約,享年六十七歲。

  講者認為薩依德的一生是踐信於行,是基督的追隨者。講者主要藉著介紹《東方主義》及《知識分子論》中部分的內容,讓讀者了解薩依德的思考及看法。薩依德在《東方主義》表示,西方人筆下的東方是非理性的、孱弱的與女性化的;與此相對的西方是理性的、強悍的及男性化的形象,這種對比為了突出東、西方之不同而被製造出來的。而薩依德在《知識分子論》(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中記載,「知識分子既不是調解者,也不是建立共識的人,而是全身投注於批評意識,不願接受簡單的處方、現成的陳腔濫調,或和平、寬容的肯定權勢者或傳統者說法或作法。」薩依德並堅持知識分子不能忘記追求自由、公平及正義,要有為弱勢群體發言的立場,警惕陳腐語言所造成的心靈麻木和被動,以及獨立思考代替集體思考。

  張小鳴先生認為薩依德有先知的批判,他不能附和「集體」的群眾。因薩依德自認是流亡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是流亡的,因流亡下不能適應或說不願適應,寧願居於主流之外,抗拒被納入、被收編。講者補充,教會中注重「群體」意識,「群體」可包容個體的存在,「集體」卻不然。在群體中不會扼殺個體的思想;而集體則相反,不容許被質疑或不容許個人思考,否則便要承擔嚴重的後果。

  此外,講者提出現今的壓力是源於追求專業化,他建議信徒借鑑薩依德的思想,以業餘代替專業,不為利益或獎賞所動,只為個人的喜愛和興趣。避免專業性所帶來的狹義視野,保持不受權威所左右、不受獎賞業餘的良心。講者提醒信徒別把視野局限於信仰,而忽略世界其他事情,導致福音傳播受限制。講者最後不忘介紹數本薩依德的著作,好讓參加者閱讀,以致更明白其思想。

  據悉,基督教通識課程尚餘六課,歡迎教牧同工及信徒報名參加,查詢可電二三三七四一七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