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還要加給她!有容乃大


2320 期(2009 年 2 月 8 日)
◎ 教會觸覺 ◎ 王礽福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大教會人多,問題也多,卻不見得問題特別大。而且大教會的信徒又不是特別笨、特別壞,如果大教會的問題真的如某些人所言那麼大,在香港這種宗教自由的地方,信徒早就用雙腳來投反對票。

  上北宣這種大堂會,其中一個強烈感受是:聚會的人多,認識的人少。很多時候,會友只能在外間的聚會中相認:「呵,我也是北宣的,你參加哪個團契或小組?」但這不等於說大家關係疏離,因為你本來就不可能跟五千多人關係緊密,若無緣無故有人跑來跟你搭訕,你反而會想:「阿生,你白撞呀!」在大堂會,你不參與團契、小組,別人就真的很難認識你。這就容讓大堂會出現一批「潛艇信徒」。我對信徒「潛水」並不反感,在信仰生命裡,往往有幾年須要「潛一潛」,如果他們留在小堂會那種小天地中,自然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更容易流失。大堂會給予他們空間吊吊鹽水度日。這似乎相當無奈,然而誰也說不準哪一天他們蟄伏夠了,就會東山再起,為主打美好的仗。

  堂會大,活動多,多得大家都不知道大家在做甚麼,就算那些資訊都會刊登在崇拜週刊以至在崇拜時報告,你也不一定記得牢。好幾次聽主席報告時,我才驚覺:「(口下)?乜教會(口岩)(口岩)辦完佈道會呀?」正是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我有分參與的「電影與文化小組」,每次活動後,都有人說:「你們辦了多久?我最近才知道有這個聚會。」我當然不好意思說:「老友,我地辦(口左)年幾兩年啦,你無睇週刊同聽報告架?」

  有些人批評大堂會愛搞大型事工,有點莫名其妙。我不否認教會中有些好大喜功的人(哪裡沒有?),但你怎能想像一個五千多人的群體,不辦一些大型事工來凝聚向心力?何況,大堂會中其實有不少我這類人,勤勤懇懇、默默耕耘,做著一些想為人知卻不為人知的事工。這些中小型事工,往往更能反映會友的活力、創意、誠意和多樣性。不過外人看過來,很自然就對焦在大型事工,而忽略那些可能更有意思的細節。那無數的細節,讓大堂會大得結實,而非虛胖。

  我不代別人發言,只談談自己參與的事工。我們幾個信徒,不過是比別人多看一點電影,多吹一點水,也沒有受過甚麼專業訓練,卻組織了一個「電影與文化小組」,帶領信徒討論電影,了解社會文化。教會無法給予甚麼協助,卻給了我們一個空間,讓我們不斷嘗試。最近有一次聚會,竟然逾一百二十人參加,坐滿整個會場。聚會中,我不無驚嘆的跟一位核心組員說:「Judy呀,想不到我們真的把這個事工做起了!」她也點點頭,默然一笑。

  大堂會人數多,很多另類的事工都可以找到一定數量的人來參與,他們可以當你的白老鼠、試金石,給予你失敗及成長的空間。從他們的回應中,你可以逐漸改善事工的內容與形式,讓自己得到健康的成長,讓別人得到適切的牧養。北宣不斷教導「施比受更為有福」的道理,所以我們很清楚,那些實驗成功的事工,最終不是為了叫自己坐大,而是為了造福其他教會以至社會。

  我記得有一次蕭壽華牧師跟我說:教會是有框框的,我們的責任就是不斷拉闊它。

  有容,乃大。

  

王礽福(宣道會北角堂會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教會觸覺】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