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還要加給她!
「巨型堂會」的強弱機危


2320 期(2009 年 2 月 8 日)
◎ 教會觸覺 ◎ 胡志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巨型堂會運動」(Megachurch Movement) 基本是教會增長的延續,反映著現代社會中宗教多元化的面貌之一。北美研究指出所謂「巨型堂會」,意味著此等堂會每週聚會信徒高達2000人,而聚會人數並非構成巨型堂會的唯一要素。回顧教會歷史,巨型堂會只是因應社會轉遷與城市發展的新生現象,並不是教會的常態;即就美國教會生態而言,一般堂會的聚會人數也是平均100人左右。

  按照《2004香港基督教教會普查》顯示,500人或以上堂會上升至61間(佔5.2%),而1000人以上共18間,其中6間超過2000人,筆者預期09年開展的教會普查,此類堂會將有所增多。筆者認為採納1000人或以上崇拜人數,作為本港巨型堂會的宗教社會學描述,更為貼切。

  

強在包羅

  巨型堂會猶如航空母艦一般,其設施與配套的完善,使會眾感到舒適安穩,毋須操心其個人或家人的身心靈需要,因為堂會已有專業教牧與同工度身訂造,會眾只須信任堂會代為辦理便可。巨型堂會往往設施齊全,可定期舉行多項文娛康樂活動,各式服務一切俱備,任君選擇。大多巨型堂會,更設立裝備中心或聖經學院,有些有本身獨立的差會,更有其本身的社區服務等。

  對當今會眾而言,信仰生活全交由專人悉心照顧,好處是會眾毋須事事操心,任何需要皆由堂會提供多樣化的選擇,一切鉅細靡遺。巨型堂會的會眾,猶如前往「購物中心」(shopping mall)一般,內裡林林總總,應有盡有。對部分厭倦事奉、或身心俱疲的信徒,巨型堂會的好處是保障個人的「隱姓埋名」,在聚會人潮中毋須與其他信徒應酬來往,甚至毋須與教牧寒暄問候,一切皆可獨來獨往,信仰極其私有化,安心作旁觀者便可。

  

弱於自閉

  有學者發現,現存的巨型堂會,大多是「功能式非宗派化」(functionally nondenominational),或本身就是「微型宗派」(mini-denomination)。它們通常與所屬宗派關係若即若離,正因為巨型堂會提供的服務涵蓋面愈廣泛愈精細,事工取向與價值一致,不假外求,形成了堂會容易傾向本位化。

  對巨型堂會來說,堂會本位化是必然的現實;其他機構 (差會與神學院也在內)只能充當短暫的服務供應者,一旦本身條件成熟,外求的服務就相應地減少。當巨型堂會資源充足,一切應有盡有,自我充足的心態使不少巨型堂會自閉於本身的天空之內,甚難參與區域或宗派的聯合事工。巨型堂會更由於其事工的高效能,有足夠的專業同工支援與諮詢,步伐較快,其他堂會或宗派總會自然難以跟得上,形成巨型堂會更能主導事工的優勢。

  客觀形勢使巨型堂會難於與其他地區堂會合作,即或合作多以巨型堂會認同的事工模式作為主導。倘若巨型堂會不主動地與積極地走出「大堂會心態」,謙卑地與其它堂會分享上帝的祝福,甚或扶助中小堂會 (同一宗派或鄰近地區) 的事工成長,建立「共生共長」(symbiosis)的互惠關係,巨型堂會的「自我獨大」不一定促進國度的一體性,反是「以大吃小」式競爭或互相排斥。

  

機在品牌

  巨型堂會的冒起,有其甚為明確的事工取向與價值,大多會眾以其所屬堂會「品牌」為榮,其主任牧師為人皆認識的「名牧」。

  主任牧師扮演著「創新的心靈企業家」(innovative spiritual entrepreneur)角色,一手打造或經營的堂會「品牌」,有其市場的吸引力。通常,這類巨型堂會較一般堂會更敢於作出變革,因為巨型堂會領袖深知「不推陳出新」就意味著死亡,其領先優勢就會失去。

  大型佈道會的果子,多流向巨型堂會;信徒多喜歡邀請新人返此類堂會。一方面,堂會事工是「全方位」與「一站式」,包羅萬有,不同年齡或背景人士皆在這裡「人人有份、永不落空」有所滿足。另一方面,甚有名氣的堂會品牌,更易使外人信服,「你看,這間堂會人頭湧湧」正說明這是成功的教會,歸屬一間「品牌」堂會也是身分的肯定。

  

危於繼承

  由於堂會體積龐大,巨型堂會的事工哲學往往是 :「教牧作領導,長執作授權、會眾作服侍、員工作支援」的分工模式。巨型堂會的執事會,大多扮演「允許授權」(permission-giving) 的功能,支持主任牧師所作的大小決策。主任牧師通常享有一定的「名聲」,權力運用有更大的空間,皆因運作的機制所使然。

  所有研究皆指出「領袖繼承」(leadership succession) 乃巨型堂會的最大挑戰;有些看巨型堂會「不能保持過三代」,第一或二代領袖離開後,就會陷在權力交接的危機當中,找不到勝任的領袖來掌舵。

  

總結

  筆者以平常心看待「巨型堂會」在港發展,任何體積的堂會有其強弱機危,巨型堂會也不例外。筆者不認為所有堂會皆要朝向「巨型化」發展,或抄襲巨型堂會的事工模式。大小不一,是堂會的自然生態;我們要為著「巨型堂會」的可觀性感恩,更不要忘掉真實牧養、神學思考與國度人才多來自中小型堂會 !

  

胡志偉(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教會觸覺】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