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簡聖樂課程崇拜體驗
 與基督同行地震苦路十四站


2295 期(2008 年 8 月 17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由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聖樂促進組主辦的「精簡聖樂課程」,於八月七日晚假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舉行了一次崇拜體驗。由基督教善樂堂主任林國璋牧師主領,並由劉永生先生及教會樂圃(基督教聲樂團)負責音樂部分,及由資深傳媒工作者譚彼得先生作見證分享。當晚的崇拜體驗以「地震苦路十四站」為主題,透過四川地震的情境來思想基督十字架上的大愛。

  聚會開始時,林國璋牧師先為當晚的內容及程序安排作簡單介紹。林牧師解釋,當牧者年復一年地要為受苦節及聖誕節等特別日子安排內容時,往往會出現江郎才盡的情況。有一次當他乘坐地鐵的時候,看見港島線的地圖,剛好也是十四個站,因此他就想出用地鐵的十四站來代入基督的苦路十四站,從而帶出如果耶穌身處現今的香港,情況會是如何?「香港苦路十四站」的構思由此而生。後來在二零零三年,他又想出了「沙士苦路十四站」;在南亞海嘯之後又有「海嘯苦路十四站」;有老師面對沈重壓力並相繼出現自殺事件之後,他設計了「老師苦路十四站」;今年初,又因應天水圍問題而創作了「貧窮苦路十四站」。

  而當晚的「地震苦路十四站」是特別為這次聚會而設計的。林牧師提出,在創作這些內容的時候,首要條件是內容及材料必需要豐富,以今次四川地震為例,他參考了多本書籍,從中借用了很多真實的事件及見證,再加上禱文及詩歌,讓整分崇拜程序表達到六十九頁。但林牧師說,其實在他的教會,每個星期的崇拜安排也是這樣,而崇拜的程序表通常都有六十四頁。至於內容方面,他認為可以嘗試加入各種不同元素,例如朗頌、舞蹈、各種樂器及音樂等。

  在是次體驗當中,每一站的內容都是先由主禮者先以感謝及讚美的句子作引言,然後由會眾以感恩句子及短詩作回應。再由旁述讀出一段關於四川地震的事件,而該事件亦能夠與該站的主題互相呼應。例如第二站是「耶穌背十字架」,旁述所講述的就是一個在地震後背著亡妻回家的故事;在第四站「耶穌遇見祂的母親」,旁述所講述的則是一位女民警餧哺災區嬰孩的故事。這樣的安排,使參加者對於耶穌的愛及被釘時所經歷的傷痛,有了另一層面的體會。之後,參加者再以禱文及詩歌作出回應,並進入下一個站的程序。

  據負責人表示,他們期望透過這次聚會,讓「精簡聖樂課程」的學員,能夠從中學習到如何設計及構思崇拜的內容。另外,負責人又提到,一些參加了「精簡聖樂課程」的學習,亦已報讀了緊接開辦的「進深聖樂課程」,而這個課程的特點,是希望學員除了在理論的層面上學習外,更加強實戰的經驗。因此,導師將會安排學員親身參與崇拜內容的設計,從而達到體驗及實踐並重。

▲林國璋牧師與教會樂圃帶領詩歌。
▲林國璋牧師講解如何設計崇拜內容。
▲劉永生先生帶領參加者唱詩。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窩貼家庭】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