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有許多美麗的城市,單讀她們的中文譯名已令人悠然神往,像匈牙利的布達佩斯、意大利的佛羅倫斯,四個中文字毫無關連,但那音節動聽得像詩歌。
捷克的布拉格也是這樣,「布─拉─格」三字讀來就很有格調,所有旅遊書都大讚這城市美麗,再加上臨行前讀了詩人余光中等六位台灣文人合寫的《春天,要到布拉格》一書,更使我非常期待。
可惜,世事往往如此,希望愈大、失望愈大,罪不在布拉格,布拉格仍是美麗的,只是,老天不讓我們看到她最美麗的一面罷了。
離開德國小鎮德雷斯頓,天開始飄起細雨,抵達布拉格,天色更是昏暗,白日倒像黃昏。導遊領大家走到當年發生「布拉格之春」事件的廣場,正要發思古之幽情,想像一下當年蘇聯坦克如何強駛進來鎮壓,忽地電光一閃,「轟隆」巨響,接著大雨傾盆而下,廣場上雞飛狗走,人人躲到附近的百貨公司裡去。布拉格之春就這樣完了。
走進著名的黃金巷,雨卻愈下愈大,打著傘也不管事,只好跑到樓梯底暫避,一抬頭,看見梯口掛著個牌子─卡夫卡咖啡室,雖然明知道和卡夫卡無關,但總算找到個寫上大作家名字的標誌,拍拍照聊勝於無。
從查理橋回望雨中的布拉格,想起東坡寫西湖「晴方好、雨亦奇」,是的,或晴或雨,布拉格也自有其可欣賞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