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上帝的等候」


2250 期(2007 年 10 月 7 日)
◎ 牧耕筆談 ◎ 盧美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我的父母在我十多歲時雙亡。我的丈夫則在我們的大兒子五歲時,在工作的地方被石頭砸死;當時,我們都不知道原來小兒子已經在我腹中一個多月了。我從小信耶穌,聖經不是說『上帝不會給我們過於我們所能背負的擔子嗎?』為甚麼上帝卻給了我無法背負的擔子?

  我對上帝很憤怒,也很失望,慢慢的離開了上帝。經過了九年之後,在朋友的鼓勵下,我再次踏入教會。當我聽到聖經說『生有時,死有時』的時候,我的心受到感動,我告訴上帝,如果這一切是出於你,我就順服。現在我回到上帝面前,我感到很釋放,也很喜樂。」

  靜靜聽著一位姐妹述說以上的經歷,心中忍不住讚歎帝奇妙的作為。同時也慶幸自己沒有在中間插嘴,否則不但顯出自己的愚昧,也無法聽到姐妹一氣呵成的見證上帝對她多年的等候。

  面對著信徒求問:「為甚麼上帝讓我遇到這些不好的事?」或說:「信耶穌要面對這麼多困難,我不想信下去了」;作為傳道人的,內心免不了有許多掙扎與煎熬。我們會聆聽、了解情況,然後嘗試解答或勉勵,並與之禱告。

  有些人可以順利過度這些難關,生命繼續邁進與成長,但有些人則會放棄,然後離開。對於離開的人,可能還要面對其他人的指責:「你怎麼可以對上帝沒有信心?怎麼可以懷疑上帝?你太軟弱了!你中了撒旦的詭計了!」離開的人內心很孤單、徬徨、無助、恐懼甚或憤怒,最後還要被自以為義的人在其傷口上撒鹽巴。

  然而上述那位姐妹的經歷再次肯定我們,在信仰歷程中,人需要空間去經歷上帝對他的等候,或等候上帝的作為。每個人都需要在困惑與失落中,親身去掙扎或探索上帝,讓他能確實的把握與肯定自己所信的。

  在浪子回頭的比喻中,顯示的正是上帝對人無盡的等候。特別是那位悖逆與逃離的浪子,在他選擇離開時,父親容忍他;在他揮霍、墮落、敗壞到極點、無處容身、喪盡尊嚴時,父親在家中默默的等候;在他醒悟悔改,回去父親那裡時,雖然相離甚遠,父親卻立刻看見,馬上跑出來擁抱他並與他親嘴,可見父親在家是無時無刻的在等候著浪子回家。

  面對羊群的一些特殊情況時,願我們都學習接納自己的確是「束手無策」,尊重羊群,並學習體會上帝對人的等候,好比父親對浪子的那種等候;在等候「上帝的等候」中,謙卑降服。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