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聖餐主日


2250 期(2007 年 10 月 7 日)
◎ 教會之聲 ◎ 鄺保羅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飲杯!飲杯!」—這是一群無分你我的友人在慶典上經常發出的歡呼之聲。

  原來我們基督徒也經常可以發出此等讚嘆—飲杯!飲杯!—因著基督的愛及藉他所設的聖餐聖事,在無分你我的團契中一同慶祝基督的復活及祝賀我們的重生。

  是的,聖餐正是表達及促進這種「無分你我」的精神。在聖餐中,當我們與歷代信徒領受同一聖體寶血時,我們便因這聖事而更互相心連心、更一同成長、更無分你我、更合而為一。

  但諷刺的是,在教會歷史上,卻因著對聖餐聖事 (這原來使我們合一的聖事)的不同理解而使基督徒分裂了。例如,在宗教改革時期,改革家們對質說的質疑導致日後不同宗派對聖餐的神學理解有不同的討論及見解,這原非壞事。但可惜的是,此等不同理解慢慢絕對化、教條化了,使基督因上帝無限的愛及卑微的犧牲而設立的聖餐,因著人有限的理智及妄大的驕傲而使教會加深分裂,將耶穌在設立聖餐前為信徒合而為一的祈禱否定了。

  所以,很可惜!近代不少信徒(包括不少教會)對聖餐重視的程度愈發薄弱。例如,早期教會逢主日均會舉行聖餐禮以讓信徒領受靈糧,促進信徒合一。但現在有不少教會或個別堂區卻只是隔一個星期才舉行一次、甚至有些更是一個月才一次。原因正正就是我們迷失在聖餐的「理解」上,卻忘掉聖餐最重要的意義是藉基督聖體寶血的滋養叫我們成長,以致信徒更成熟、更為合一。

  綜觀現代教會對聖餐有幾個詞彙稱謂。這些稱謂都表達了對聖餐聖事的一些理解。

  第一個經常見到的稱謂是「主的晚餐」(The Lord's Supper)。這看法很強調對耶穌犧牲的「紀念」。藉著紀念他的受死、復活,我們的靈性得以不斷更新。

  第二個普通的稱謂是「神聖契通」(The Holy Communion)。故名思義,聖餐就是讓我們基督偕主內弟兄姊妹在上帝的愛裡互相共融,以建立主的身體—教會。

  第三個是近代愈來愈普通的辭彙,稱為「感恩獻祭」(Eucharist)。持這觀念的信徒比較看重基督在聖餐中將他自己的身體送給我們作救贖的祭品,所以我們應將自己的身體贖回獻當作活祭,以生命來事奉祂,以表達我們最深的感謝。

  第四個是很多大公教會信徒喜歡用的名詞—「彌撒」(Mass)。Mass即是帶著領受這聖體寶血的身體及精神去履行基督徒職責,在平安中去服侍上主,要進入世界,在聖靈的力量裡歡欣快樂。

  其實我們不難發覺,以上幾種對聖餐的看法在本質上並無矛盾,甚至是互相補足。當我們紀念基督曾經為我們受過的傷、為我們被釘死,我們便自然會與所有一同領受這恩典的信徒共融、也願意將自己獻給主,並願意以生活去服侍祂及服務人群,向世界宣揚福音,以致有更多人可以加入這無分你我的群體—一個共融的教會,並一同領受這聖餐聖事。

  在今年當我們再一次慶祝普世聖餐主日的時候,就讓我們在聖餐聖事中一同吸取靈糧、一同成長、一同慶祝、一同歡呼、一同說聲:飲杯!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