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另一邊廂:有學習困難的兒童


2244 期(2007 年 8 月 26 日)
◎ 交流點 ◎ 袁天佑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對於資優兒童,教育局提出「逐級上」的政策當然不妥,但越級挑戰也隱藏著不少困難。這些兒童雖然在智力方面有過人之處,但是他們的心理與社交生活的成長實值得他們的父母及負責教育的人所關注。外國已有例子,資優兒童與大學同學的關係,與自己年齡相若的兒童的關係等,是不容易處理的問題。

  不少資優兒童,他們多有較豐裕和有知識的家庭背景,家庭能為他們提供扶助。筆者相反較關心在學校中不少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他們多生活在較貧困、知識較少和複雜的家庭中,家庭多不能為他們提供額外的扶助。

  教育局在前幾年大力推行融合教育,將那些學習能力稍遜的和有障礙的兒童與其他學生放在一起。雖然政府按這些學生的多少給與些微額外的資助,但些微的資源與要承擔的更多額外的工作並不相符。不少學校常投訴這種融合,對各類學生均構成問題,一方面不能幫助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另一方面也妨礙了其他學生的學習。

  筆者擔任一間為學習困難的學童提供教育的學校的校監。十多年裡,教育局的政策常常更改,有時提出要發展這類學校,有時又提出要融合。因應教育政策,提供的資源亦不斷減少。

  政府施政,多以「一刀切」的方式推行。例如對學校的津助,無論學生能力如何,學校只按班級數目多少給與津助。但實在的情況,若干收錄學習能力稍遜的學校,他們實在需要較多老師和其他援助,去幫助這些學生學習,所需要的津助理應較多。不少教學團體,經過多年的爭取,教育局只於年多前才作出些微改動,稍傾斜的給與這些學校多一點資助。

  「一刀切」,「逐級上」或是「融合」,都是死板的政策,教育局應多與辦學團體、教學團體,共同探索和實踐以人為本的教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專題】

【十大長者】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