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治療


2244 期(2007 年 8 月 26 日)
◎ 輔導小百科 ◎ 區祥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行為治療有別於心理分析的取向,那些有關過去、潛意識和洞見等概念,對行為治療來說,都是屬於次要的。行為治療相信一個人的行為是學習所得,是受著一些環境因素所影響,包括一些誘發行為的強化因素(reinforcement)以及一些制約刺激所導致。最經典的實驗是有關一隻狗,因為將鐘聲與食物的出現連繫一起,所以,鐘聲就可以令一隻狗「流口水」。應用在人身上,一位小孩子害怕嚴厲的父親,鎖匙以及開門聲意味父親的出現,便令他恐懼起來。雖然他成長後,父親已經不在,但鎖匙及開門的聲音,仍然不期然令他恐懼。

  行為治療有一些十分有效及廣泛被運用的介入技巧,包括行為矯正(behavior modification)、系統脫敏感療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鬆弛運動(relaxation)等。

  行為矯正最常用於改變一些負面習慣,例如小朋友的行為問題,透過找到強化他壞習慣的因素,以及改變壞習慣的動力因素,進行賞罰。賞那些正向行為,罰那些壞習慣。賞與罰的使用,最重要是找到那些賞和罰是他真的珍惜的東西,否則效果便欠佳。近日香港進行禁煙的措施,賞是親人和同事的讚賞,罰是罰錢,以及加強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那些賞罰的功效,因人而異。

  系統脫敏感療法主要是用作處理一些恐懼的症狀,例如害怕蜘蛛的人,輔導員先提供一個鬆弛和沒有焦慮的環境,然後慢慢透過幻想、圖片或實物的漸進出現,因為在一種鬆弛的狀態,那些恐懼可以減低,這方法是治療恐懼症最有效的方法。基本上是透過反制約(counter conditioning)來減弱過敏的情緒反應。

  鬆弛運動的訓練是用作減壓,幫助受助者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情緒狀態。主要的方法是透過將肌肉收緊和放鬆,讓受助者意識自己放鬆的狀態和那些因壓力而不自覺收緊的肌肉,可以自己控制而達到減壓的效果。另外,一些舒適的意象如沙灘的微風等的想像,也可以創造一個鬆弛的狀態,讓壓力可以舒緩。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專題】

【十大長者】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