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解輔導模式的著眼點放在將來。所以,尋找問題的根源的進路,是不適用於這模式,它就是想我們擺脫要尋找問題根源的做法,而轉向從問題的出路入手。這想法跟這模式的發起人之一De Shazer的輔導經歷有關,在一九八二年間,他接見一個家庭,問及家庭成員求助的原因,成員七口八舌的互相打岔對方,到第一次輔導完結的時候,他們總共提出了二十七個問題,這令到De Shazer十分迷惘。這麼多問題,而每個問題又未能具體分析,為了給這家庭一些鼓勵,他便鼓勵這家庭成員留意有那些發生在他們之間的事情,他們想繼續保留。怎料這家庭兩星期後回來,他們卻報告說,他們相處得很好,問題已經解決。他發現,原來問題與出路是沒必然的關係的。這鼓勵了他繼續探索從問題為本(problem-focused)轉向出路為本(solution focused)的理念架構的轉變。
尋解面談建基於三條黃金定律。這三條黃金定律是:
1. 努力無效,另尋他法(If it doesn’t work, do something different.)
2. 如見成效,繼續嘗試(If it works, do more of it.)
3. 如無破損,且由得他(If it ain’t broken, don’t fix it.)
一個有關老鼠的實驗,一隻老鼠放在一個有五條管道的迷宮,其中一條管道放了芝士,舉例是管道四。有趣的發現是,這隻老鼠以後每次都走到管道四去,縱然芝士已搬到管道二去。這小實驗說明,一些我們試過應效的方法,我們會重複使用,這些策略甚至會阻礙我們找到新的處理方案。這也是尋解面談的黃金定律:「努力無效,另尋他法」的意思。
當我們停止了那些無效的行為,便可將專注放在尋找出路上。在尋找解決方法時,這模式最經典的技巧是例外問句。有人稱為「出路的特徵」的尋索。
最簡單的例外問句的例子:
「在過去,當你們沒有問題的時候,有甚麼是與現在不同的呢。」
「有甚麼時候,你們二人能較有效的處理你們的困難。」
在將例外問句轉化成一些行動的過程中,他們建議找出例外和成功經驗、澄清這些例外的個人意義並設計行動計畫。這種從過去尋找例外的成功例子而化作一些如見成效,繼續嘗試行動計畫,也就是「如見成效,繼續嘗試」的黃金定律。
尋解輔導不著重尋根究底的要將人改造,它屬於現實主義,像老莊思想中的無為而治。既然問題是無日無之的,我們犯不著要自找問題,「如無破損,且由得他」。是有它的人生智慧所在。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