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明子女心


2225 期(2007 年 4 月 15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父母管教子女,不及上海人?中文大學與上海社會科學院合作研究兩地親子關係,發現在中學生心目中,港人家長在十一個親子管教範疇內,全部表現得比上海家長差。學者指出,上海人雖然教導嚴格又傳統,卻與子女關係良好,又能清晰掌握子女心理及去向。港人卻多強迫子女跟隨,較少溝通並缺乏親子互信。」

   《明報》9.4.2007  

  曾經有一位任教香港某大學教育學系的博士慨嘆說:在這年頭做人兒女難,做專業人士父母的兒女更難。他說大學許多講師教授的兒女都是「問題子女」,其嚴重程度不下於天水圍的街童。他並且自我揶揄說:這群PK仔(即Professional's Kids)是值得關注的一代,他們承受的成長壓力其實不少:

  香港的專業人士不單止日理萬機,而且是慣於解決各種問題(problem solving)。不論是醫生、律師、會計師、大學高級教職員、商界行政人員,每天的工作就是幫人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例如割一個症、核好一盤賬、打好一場官司等。他們看待自己的子女也好像是處理一個項目,所要求自己的是高效能高效率(effective and efficient),既要符合專業要求,並且要經過合格驗證,確保萬無一失。他們的子女從成孕懷胎開始,已經歷一個又一個嚴謹的品質控制過程,從進那間醫院待產,至安排唸那間幼稚園,週末週日學些甚麼,長假期去哪裡度假和遊學,在哪區置業方便投考哪個校網等等,專業人士父母們都是一絲不苟的做好規畫,就像他們在公司或大學所做的一樣。

  只可惜他們忘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們的子女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感覺有各樣需要的人,而不是一個無臉孔的項目號碼。香港許多孩子認為父母最不了解他們,雙方缺乏溝通和互信。事實上香港的父母很不懂得跟兒女傾談,更甚少虛心聆聽兒女的說話。這大概也是香港一般專業人士的通病罷,香港的醫生哪會傾聽病人的說話,教師又哪會細心聆聽學生,他們多是先入為主的有了自己的一套定見。他們不去了解,只是為自己的想法找理據(They don't understand, they only justify)。

  曾蔭權先生說在年頭做特首要「放下身段」,摒棄習以為常的「精英心態」,香港的父母其實也是一樣,不要自以為知道兒女的一切,有足夠能力包辦他們一生的幸福,對子女,我們不知道的事太多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每週新書】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