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疏忽之罪 : 扶貧行動


2147 期(2005 年 10 月 16 日)
◎ 交流點 ◎ 胡志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剛出席一個「性傾向歧視立法」研討會,有與會者表達意見,聖經看「同性戀」為特別的罪,筆者在回應中,指出「同性戀行為」是神所不認同的眾罪之一;聖經反而有更多經文,指責積財貪婪,擁有物質卻不顧念窮人的需要。

  回顧教會傳統,對罪的理解,分為「蓄犯之罪」(sin of commission)與「疏忽之罪」(sin of omission),前者指向人們有意犯上真理禁止的事,同性戀行為、離婚等屬此層面;而後者指向我們應行之善,卻沒有履行,關懷窮人,扶危濟困等就是。華人教會一向重視聖經的整全教導,但在真理的實踐,卻常犯「疏忽之罪」。「大審判」(太廿五31-46)信息的具體實踐,正是現今教會所忽略的,這如何見證我們活出最大誡命(太廿二34-40) ?

  香港是物質富裕的社會,但在我們當中,仍住了不少貧窮人。貧窮課題涉及層面廣闊,成因複雜,不容易解決。積依路 (Jacques Ellul) 指出,聖經肯定窮人佔中心的位置 : 貧窮的核心問題並非社會性或經濟性,歸根結柢乃是屬靈的挑戰。窮人成為了神向基督徒發出的挑戰,我們怎樣管理創造主交付的財物,履行忠心管家的責任。

  過往不少經濟學者認為經濟增長就會改善貧窮現象,但聯合國發表的報告指出,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沒有從經濟全球化中取得應有的利益。某些最為貧窮國家如安哥拉、蘇丹、柬埔寨、也門等,經濟正在逐漸改善,國內生產總值和出口額有所上升。然而,經濟增長並沒有帶來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他們仍然生活在貧困之中。全球貿易自由化,根本沒有發揮應有的緩解貧困的作用,反使貧者愈貧。

  目前,已有教會與民間團體關注「貿易公義」(trade justice),倡導全球政府制定一套公平與正義的貿易機制,使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不致長期在虧損的情況。聯合國已發表報告,指出不公平貿易會深化貧富懸殊。要疏導窮人怨氣,使他們不致看所有經濟政策只向既有利益者傾斜,忽略了失業者或不能享受經濟成果者的基本需要。二零零五年九月有宗教團體在美召開諮詢會議,探討全球貧窮問題,發表文件「伙伴的呼召」(A Call to Partnership),向各地政府作出呼籲,其中一項就是「貿易公義」。

  本港教會若不積極以行動回應全球與本港的貧富懸殊,將來我們必會面對「疏忽之罪」的審判;教會團體只內聚財富而不肯施予有多少,將來面對終極審判也有多大

胡志偉(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祝福香港大行動】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