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扶貧工作


2147 期(2005 年 10 月 16 日)
◎ 交流點 ◎ 梁春柳(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以財政司領導為首的扶貧委員會今年年初成立,共同研究貧困人士在經濟、就業、教育和培訓各方面的需要,針對日趨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提出可行的建議,藉以幫助他們,特別關注減少跨代貧窮。

  近十年香港社會結構逐漸改變,六、七十年代,社會結構中以低下階層居多,社會講求鄰里守望相助,同舟共濟,隨八、九十年代本港經濟起飛,現時社會結構中以一批中產階層為數不少,對低下階層構成壓迫感。以往來自清貧家庭的子女,可透過教育跨進另一階段。但現時社會競爭性較以往大,來自清貧家庭的子女要跨進另一社會階層,往往較以往艱難,社會流動性較以往低。

  政府在推行一系列扶貧措施時,除撥款外,有沒有其他可行的解決方法?由根本處手,從社區開展,制定貫徹可行的長遠及短期的措施。

  現時不少中、小學均推行一生一體藝,其實養活一個孩子所花的金錢及心力較以往高出不少,以往小孩子可以天生天養,但現時卻不可,同儕間的壓力,面對的社會競爭愈來愈大。

  採訪過程中,發現不少來自清貧家庭的子女,父母從事低收入工作,或父親早已退休,母親為家庭主婦,家庭生活依靠丈夫退休金過活,父母無力繳付子女每年接近一千元的課外活動支出,而拒絕子女參與課外活動。又或者曾採訪來自單身家庭的子女,中五畢業後無法升學,領取綜援金過活,獲安排自力更生,每星期需掃兩次街。面對以上情況,政府除撥款外,有沒有其他可行的方法?

  扶貧是一項既艱鉅而漫長的工作,如能清晰界定貧窮,令人提高警愓個人或家庭的處境有否涉及貧窮的跡象。資源分配是否公平,社會有沒有締造平等的機會,令有能者居之,給予青年人有向上進步的動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祝福香港大行動】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