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可「敬」之道


2142 期(2005 年 9 月 11 日)
◎ 教會之聲 ◎ 植柏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中國文化的傳統精神是「尊師重道」,父母教導子女自小要敬重老師,如果兒女不聽話;不服從;做錯了事,父母總愛說:「我要告訴你的老師」,兒女便會自覺的收歛,不敢再犯了。

  老師在中國傳統上深受尊敬,所謂:「天、地、君、親、師」。在今日來說,我們要尊敬創造天地的上帝;國家的領導人;父母及老師。敬師的理由,在於老師有神聖的使命,唐代古文大家韓愈,在「師說」中提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所以,為師之道最重要包括下列三點:

  (一)傳道—老師要向學生傳授知識真道,因為學生最信任老師,老師的言行舉止影響學生最為深遠,所以,為師者授課時切不可信口開河,將錯誤的訊息去教導學生。時代不斷改變,老師必須經常進修,與時代氣息相呼吸,帶給學生合乎真理的新思想,新觀念。

  (二)受業—教授學生既定的課程,一般老師較易做到,但當我們授課時,是否備課充足?令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學習。有否經常改善教學方法,令學生更容易吸收。我們又有否盡心盡力去批改學生的作業,這最為重要。有學生曾指控,他交出全空白的「暑期作業」,但老師卻全不覺察。

  (三)解惑—老師不但要解決學生心中的疑惑,更要挑動學生去思考問題,有時,我們未必立時給與清楚的解答,我們可以先去研究,甚而請教別人,務必答案正確,學生最尊重認真求真的老師,我們亦可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我國教育家孔子,被尊為「萬世師表」,他主張從事教育的工作者要「諄諄善誘」,更要「有教無類」,孔子一生從事教育工作,據記載是「門人七十,弟子三千」,可見孔子在三千學生中,傑出的不過是七十人。可見學生決不是人人成才,學生資質各有不同,他們的成績難以苛求,但老師必要盡力教導,視他們均為可造之材。

  老師教書育人,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選擇了這行業,便要有教育理想;有遠大抱負;懷有愛心;長期站穩崗位。不要自以為是,具有無上權威。由於社會的轉型,民主精神高張,學生已懂得自己的權利,他們要尊師重道的同時,也懂得要求被人尊重,所以,在校園裡要師生關係良好,老師也當愛護及尊重學生,這並非去取悅學生,而是要盡心盡責以愛心去教好學生。

  師道難,但師道是永恆的,在「敬師日」的時候,大家都應反省,老師決不可成為「人之患」,當日耶穌在世時,人稱「夫子」,成為人人學習的榜樣。所以,做老師一定要有好行為,足堪「身教」,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翁,我們必須耐心去發掘,去栽培,自己又能不斷進修,時常反思,成為學生心中可親可敬,亦師亦友的好老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專題專訪】

【祝福香港大行動】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