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物回應弱勢社群需要
第 2142 期(2005 年 9 月 11 日)
◎ 專題專訪
近期有團體舉行派米活動,派發時的秩序問題引起社會人士關注,同時亦反映出三餐溫飽對部分香港弱勢社群來說,是經常面對的困難。有見及此,不少基督教機構近年積極推動糧食關顧行動,以食物回應弱勢社群的實際需要。
循道衛理觀塘社會服務處於八月十五日開展「社區食物銀行」服務,為觀塘區有需要人士提供短期食物援助。該計畫負責人江詠詩向本報表示,根據統計處資料,全港三個貧窮的社區:觀塘、深水土步及元朗,以觀塘區的貧窮人口比率為三區之冠,雖然香港經濟正在復蘇,不少貧窮家庭仍然每天面對溫飽的問題,因此發起今次的行動,以實際行動回應區內弱勢社群的需要。
「社區食物銀行」服務對象主要為觀塘區未有申領綜援的貧苦大眾,亦接受區內教會及社會服務機構轉介有需要人士,經過簡單的資格審查後,申請者每天可到他們位於牛頭角的辦事處領取食物一次,食物主要是米、麵、罐頭等乾糧,分量將按申請者家庭人數計算。江小姐表示,每位申請者最長可領取食物半年,而每三個月他們會作一次資格複核,除了防止服務被濫用,亦希望受助者每隔一段時間有一個反思的機會:自己是否需要繼續享用這服務,應否讓予其他更有需要的人士。她期望「社區食物銀行」長遠能夠和區內教會及社會服務機構緊密合作,成為服事社區貧苦大眾的切入點,從而進一步了解他們其他的需要並提供支援。
除了饋贈乾糧,亦有機構以熟食支援有需要人士。浸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於八月聯同香港浸信會聯會、觀塘潮語浸信會開展「鬆一鬆」服務,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免費餐盒。浸會愛群社會服務處總幹事林茱莉博士向本報表示,香港有三十萬人領取綜援,其中有一半是長者,加上未有申領綜援的低收入家庭,其實有不少人面對貧窮問題,故發起今次的行動,以實際行動關顧有需要人士。
林博士表示「鬆一鬆」服務特別之處,是申請者可獲提供不多於八週每天一餐的免費膳食,申請者每天可到服務站享用膳食,該會同工便可藉著每天的用膳時間關顧申請者,了解他們的需要,並向他們傳講福音。若申請者有經濟困難,他們亦可申請「及時雨」援助金,援助金額為港幣二千元。
問到基督教機構在這方面的關顧行動,與其他團體最大的分別,林博士認為耶穌基督除了看到人肉身的需要,更看重人心靈的需要,故基督教機構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多是連續幾個月至半年的支援,以深入了解受助者身、心、靈的需要,提供較全面的關顧。
「鬆一鬆」服務現時於觀塘潮語浸信會開展,若反應理想,將擴展至其他社區如旺角、深水土步,最終希望在全港有十個服務站,讓更多有需要人士得到關顧及支援。
「社區食物銀行」及「鬆一鬆」服務均歡迎教會及社會服務機構轉介申請者,查詢可電2342-2244「社區食物銀行」負責人江小姐或3413-1607「鬆一鬆」服務負責人白智信博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專題專訪】
【祝福香港大行動】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