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派「平安米」的反思


2142 期(2005 年 9 月 11 日)
◎ 交流點 ◎ 胡志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近年來,盂蘭節派米活動,因著媒體效應,愈多人排隊輪候領米,派米團體愈有其聲譽,更因有人死傷,成為社會關注事件。盂蘭節由早期海豐潮州移民帶來本港,此節期出自民間傳說「目連救母」。學者董芳苑認為釋迦得意的門生目蓮,不忍見亡母在餓鬼道中受苦,向釋迦請教解救方法,釋迦要目蓮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邀請佛僧來為亡母念經超渡,並將百味五果置於施食盆中,以解救母親脫離飢餓之苦。「盂蘭」是梵語“Ulambana”音譯,意即「救倒懸」,乃指拯救地獄中受苦的鬼魂。目蓮單純的救母孝心,後來演變成解救地獄受苦鬼魂的節日,這就是盂蘭節的由來。

  本港七月盂蘭節已有五十年歷史,不同社區舉行活動,一連三日要請神、請戲、派米;按照傳統,盂蘭節活動將供奉過神明的生果、米派給信眾食用,因為不少人迷信做節將帶來平安與順景。據報道,盂蘭節派「平安米」乃近年興起,於是派「平安米」的方式,敬老成了虐老,使不少長者為求值三十元的米,要飽受輪候之苦,爭先恐後,又要不惜重負,搬運米袋回家。

  有媒體呼籲這些派米團體儘快改變派「平安米」的方式,如利用電腦系統,預先登記領取「平安米」的長者資料,並將「平安米」分發到各區中心或長者家中,避免混亂情況。又建議把派米改為派超市禮券,讓長者自行到超市領取。

  基督徒不會貪「平安米」,並且不會參與俗稱「鬼節」的拜偶像活動。我們確信一切平安由耶穌而來:「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十四27)。耶穌復活後,向門徒顯現所說的第一句話也是「願你們平安」(約二十19)。

  本港教會針對「開鬼門」的盂蘭節,可善用農曆七月十五日此段時期,舉行「主賜平安」福音嘉年華會,針對長者舉辦免費量血壓,贈送超市禮券。當同時期,有千多間教會舉辦大小不同的免費活動,且有「福音米」(超市禮券)派發;這些長者或需要人士分身乏術,自然減少了供求的差距,長者寧可在有冷氣的堂會內,又唱福音粵曲,又可離場前取得「福音米」。民間的宗教節日,不一定要硬攻,也可在福音內轉化

胡志偉(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專題專訪】

【祝福香港大行動】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