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及涉「九七童黨燒屍案」的小伙子,於羈留院內,透過集體遊戲巧遇他的小故事。
起初我還不知他的底細,及至見面,方知案情嚴重。
「阿sir,我呢單case(個案)洗唔洗拎去打靶?!」這是他與我踫頭的第一個問題。問題背後充斥迷惘、焦慮、惶惑、恐懼、不安的複雜情緒心結。
巧遇也許是機緣,切入心靈牧養倒是主恩典,只因誰會想到,牧養結緣的媒介,不過是一粒小糖果。這直教我反覆思量:「一杯涼水的服事,究竟是甚麼一回事?」
從人,從院童堆,何以識辨誰是誰?委實是全人感應的學習。
是的,牧養在思考,思考在識辨,識辨在感應。
識辨感應是前奏,戲肉是入心入肺的層層牧養。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大鐘提示我們需要於四十分鐘內完成這個牧養任務。
時間是緊迫,心情是戰兢,然而聖靈的引導下,牧養的步伐尚可緊隨小伙子的情意轉動,藉思想撞擊、右腦震盪、良知解凍,捕捉他悔意的脈膊,並估量其懊悔的臨界質量(critical mass of repentance);從而按聖靈引導,和應他內心的渴望(yearning),在悔悟與尋求寬恕中平順他的呼吸,安頓情緒,再問心事,繼而引導他開聲求告主名,一字一句悔罪祈禱。
牧養原來是如此扣人心弦,又是充滿神恩的妙韻律動,直教人心徹悟,牧養豈只是老練技巧的推演,還有內心感召的層面。
內心感召的具體演譯是「聆聽」的學習。
依此,牧養就是耳聽八方的聆聽操練,聽甚麼?聽聽受助者的心聲,聽聽自己的內在聲音﹣聖靈的引導,還有聽聽四周的環境聲,包括大鐘嘀嗒的提醒。
講到底,牧養的起步是聆聽。
牧養錦囊:子女好與壞,在乎聆聽與關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
邱梓亮教師將獲授牧職
九月初舉辦培靈聚會
理想人生音樂佈道會
「情緒睇真D」教育講座
合唱音樂會
西北大開發與教會發展
九型人格靈修工作坊
Saturday Nite Live
於主日舉辦大型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