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到港大修讀課程,經常乘公車經過羅便臣道。每當車子走在迂迴曲折的窄路上,我都會思潮起伏,一幕幕往事好像電影倒後鏡,重現眼前。
我彷彿仍然看見,那個家在西灣河,坐電車也會暈浪,矮小瘦弱的小女孩,挽著不成比例的大公事包,先乘2號車上中環,再在統一碼頭轉乘12號公車,老遠跑到羅便臣道上學,那印象是如此鮮明,一切仿如昨日。
中學的記憶,只有園中那株巨大的鳳凰木,每年七月,就會綻放一樹鮮紅的小花,像是燃放爆竹恭賀又一屆的畢業生。現在,每次看到鳳凰木開花,我就知道又到離別與升學的時刻,傷感與興奮總是矛盾地交織在一起。
後來,教育學院畢業,又來到羅便臣道教書。還記得面見的日子正是618雨災停課期間,才一晃眼,時光便飛逝了二十年。最深刻的印象,是監考時站在課室門口遠眺中區,看中銀大廈如刀削山峰節節上升聳立眼前。
在所有回憶中,最縈繞心間的是那位英年早逝的故友。她是公認的好老師,被來如疾風的急病在短短兩三天奪去了性命,留下許多未酬的壯志,留下許多人間的眷戀。
然後是移民、回流,轉了一個圈,又回到了起點。再走在羅便臣道上,看那一幢幢新建成的豪苑大宅,似熟悉還陌生,才驚覺時光匆匆,歲月如流,路上人已由青春走到白頭,心中無端升起物是人非的哀愁。
車子繼續行駛,我忽然省悟,人生豈不也如乘車?路上有人上車,有人下車,有人安坐到終點。多數車上遇見的,只是擦身而過,只有少數能成莫逆,結伴同行,直到終點。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