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及評核局在會考英文科口試計錯分,鬧出本港教育史上最嚴重失誤,局方為『補鑊』,昨公布讓今年參加英文課程乙口試的七萬九千四百名考生,免費覆核成績,但考生查核口試以外的成績則須自費。學友社指考評局出錯已引發全城恐慌,認為局方應把免費覆核範圍,擴大至其他科目的試卷,以釋考生及家長質疑。」《蘋果日報》16.8.2005
在考試中答了卷,交出去,評卷員批改了,成績高下立判;如果是口試,更是即場已知分數。原本是簡單直接的事情,卻因為處理分數的電腦系統出了錯,有關當局又沒有以另一電腦系統覆核,程序明顯有瑕疪,致令計算出來的最後成績部分弄錯了。消息傳出,學生及家長大為嘩然,有傳媒更指這是本港教育史上的最嚴重失誤。
對十六、七歲的年輕考生,中學會考是他們人生中的大事,給計錯了分數反應過激是可以理解。但家長、議員、傳媒及教育工作者,年紀已經不小,人生閱歷理應比較豐富,仍跡近歇斯底里地糾纏問題不放,如「學友社」等甚麼組織指此事引發「全城恐慌」、立法會議員及大學法律系教授說考生可向考評局索償、有家長則說考評局高層應集體辭職以謝罪,則看來有點誇張,考評局計分出錯誠然要好好作出檢討,但值不值得如此炒作,說成好像天塌下來的大事,的確要認真想想。
如果說人生好比應試,我們每天都在答卷,不論是爸爸媽媽、兄弟姊妹、鄰舍街坊、朋友同窗、下屬上司,以至不熟稔不相識的、環境際遇、健康疾病、順逆禍福,都好像出試題的考官,要求我們誠實作答。我們的一生其實都在不停答卷,有時答得好,有時答得不好,有時連試題也不清楚以致要交白卷。而最微妙和可怕的,是我們的成績不一定在於我們每張試卷的答案,而往往決定於評卷員如何計分。如果不幸遇上尖酸刻薄的考官,或評卷員在評分時加進了許多主觀的因素,我們的分數就給大打折扣。
會考考生給計錯了分,如果可以還他們一個「公道」,免費覆核成績也是合理。但一個成熟的社會,不應止於窮追猛打計錯分的元兇,更應借此機會讓青年人明白人生的實況不是「公道」「不公道」那麼簡單二分法。對有宗教信仰的人,上帝才是最終極的評卷員;我們在世上的分數常被計錯,但不要過分計較,上帝是公道的,祂的系統永不會出錯。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