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海嘯的信仰反思
第 2108 期(2005 年 1 月 16 日) ◎ 文林 ◎ 韓寶龍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在這場災難的死傷中,有基督徒、有回教徒、也有佛教徒、更有無神論者。他們並沒有因為他們的信仰而可以逃過這場災難。我們會問:「那麼,我們為甚麼要信耶穌呢?」「信仰的用處又是甚麼呢?」
大多數人對信仰的追求有一種錯誤的期望,以為信仰可以帶給我們平安,帶給我們祝福。很多人去拜偶像,去祈福,都是希望能從信仰中得到這些。信仰是否真的帶來平安呢?基督教的信仰強調的信心,是否無論任何情況下相信上帝的保守,相信上帝的看顧?是否意味著信心可以使我們避過人間的災禍呢?
基督徒在苦難中信心的表現不是相信其他人會遇災禍,而上帝卻保守自己一路平安。不是相信災難不會臨到我,只會臨到其他人。主耶穌所賜的平安,並不指我們可以避過苦難,而是說在苦難中有平安。在苦難中基督徒的信心最高的表現乃是順服上帝在我們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
基督徒要接受在生命中有不如意的事,這些可能是長期的病痛、人際關係上的苦惱、不如意的際遇、或使你心靈受苦的事,甚至突然而來的災禍。我們要學習順服上帝的主權;這種順服乃是出於對上帝的信心。我們的信心不是用來逃避苦難,乃是承載苦難。我們的信仰不是停留在趨吉避凶的層面,我們進入信仰的深度,在苦難中,仍順服上帝的主權。
在苦難中,基督徒不單用信心去承載,更應該是表達愛心的機會。在南亞海嘯的大災難中,筆者聽到有些弟兄姊妹分享說:「雖然他們離我們很遠,我們對他們所面對痛苦的感受不深,但我們仍要記念他們,為他們禱告」。筆者思想到,受苦的人離我們很遠,不等於我們就感受不深。大家都是人,都是上帝所愛的人,他們的苦難是可以感受到的。人對人的愛是有遠近之分,但上帝的愛卻沒有。每一個人都是上帝所愛,每一個人受苦,上帝的感受都會很深。
在今次的大災難中,很多團體發起賬災籌款活動。當中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及基督教等團體。他們都是本著同情,本著愛心來做這事。基督教不是唯一講愛心的宗教,但基督教的信仰教導信徒:無論做甚麼事,都是「憑愛心而做」(林前十六14)。基督徒在苦難中不是只求自保,乃是看顧患難中的人,甚至自己在患難中仍顧念有需要的人。
在今次的大災難中,基督徒要反省自己的信仰,反省自己對苦難的態度,對受苦人群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