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75 期(2004 年 5 月 30 日) ◎ 交流點 ◎ 胡志偉(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有北美研究指出,由賭博事業帶來每一美元的可見效益,與此同時,就要賠上三美元作為看不見的社會成本。當政府去年八月一日正式開展賭波,無論本港市民賭與不賭均是輸家,因為我們要支付更多稅款,作為照顧病態賭徒引發的福利開支。
賭博只會擴大本港貧富懸殊差距,因為賭博事業針對的對象往往是低下階層的普羅大眾,他們寄望賭博能扭轉命運;當社會裡諸事未如人意,以賭一博,誰不知連他們僅有的,也被馬會毫不留情地搾取!
賭波對本港的文化,極盡歪曲,鼓吹人不用辛勞工作或學習,只須等待幸運之神的眷顧,或眼光獨到,就能向馬會提款。政府鼓吹賭博,就是自相矛盾地向世人表明重視生產力的行業並不重要;只求運氣的「賭博港」才是拯救港人走出經濟谷底的出路。
當北美亞特蘭大城於一九七八年開放賭禁,期間犯罪數字急升三倍,三年內亞特蘭大城於全國犯罪率由排名五十跳升至第一。不少開賭地區的統計數字,清楚表達賭博帶來社會人倫關係的破壞與傷害;病態賭徒急促加增,必然帶來沈重的社會成本。本港青少年,肯定成為賭波的受害者,毋須努力學習,只要眼光與運氣,物質好處就會源源不絕 !
面對賭風蔓延,政府不能坐視不理,社會要表達強烈的聲音,不容賭博荼毒我們的下一代。賭風繼續蔓延,甚麼優質教育、社會承擔或高科技發展等,將永遠拋棄在堆填區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