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75 期(2004 年 5 月 30 日) ◎ 交流點 ◎ 梁錦雄(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根據稅務局最新公佈的數字顯示,截至今年三月卅一日止的財政年度內(其中經歷百業蕭條的沙士災難),六合彩全年的投注額上升一成三,為政府帶來十三億五千萬元的稅收,而去年中才正式開始營辦的合法賭波,在短短八個月間也為庫房帶來逾十億元博彩稅收,約佔總博彩稅收入一成。
本港推行賭波合法化後,究竟對青少年的影響如何,港府仍未有提出深入的資料及分析,但賭博的禍害,相信大家經常也可以在傳媒看到賭徒欠債纍纍而走上絕路的悲劇。
其實,賭博的影響,並不限於參與賽馬、六合彩、足球博彩及往澳門賭場的人士,更深層去看,賭風熾熱反映市民普遍崇尚不勞而獲或付出少少而希望得到很大的回報的心理,亦是人性貪婪的彰顯。在現實生活中,市民熱衷於各類投機性的炒賣活動,亦多少帶有博彩心理,部分認購新股的熱潮便是一例。
當人人不務正業,不腳踏實地透過努力工作賺取金錢,轉向不勞而穫的賭博及投機炒賣活動,意味這個社會將逐漸步向危機與敗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