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仍是較好的選擇


2066 期(2004 年 3 月 28 日)
◎ 時事透析 ◎ 麥慧文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連幾天,台灣總統選舉的消息,佔據香港新聞報道的頭條,表示香港人正在努力學習實踐民主。有點意外地,陳水扁及呂秀蓮以相差不足0.24%的票數險勝連戰及宋楚瑜。其實最意外是在選舉前一天發生的陳呂二人遭槍擊的事件,以及本屆選舉無效票為三十多萬票,佔總投票數約2.5%。選舉過後,連戰提出槍擊事件「疑點重重」,並批評是次選舉是「不公平的選舉」及提出「選舉無效」之議,所以台灣政局過去數月以來的動盪可能還要維持一段時間。

  在香港,一向對發展民主政制持保留態度的人,經常以社會穩定及經濟利益為主要論據。他們或許會指台灣引入總統選舉後,特別是陳水扁上台後,經濟及民生的環境都每況愈下。但細看陳呂配的得票率能夠從上次總統選舉的39.3%增加到今次的50.11%,無疑告訴我們:民眾(至少是台灣的民眾)心中重視的未必是政府經濟民生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們厭倦了舊政權腐敗的黑金政治。同樣,在舊約聖經的時代,先知很少批評君王甚麼行政失誤、經濟不景、失業率高企,但卻大聲疾呼地要求為政者需要有「行公義,好憐憫」的情懷。

  此外,台灣民主選舉總統的方式也曾被譏笑為「容許百分之三十幾的台獨統治百分之六十幾的其他黨派」。所以對民主選舉有戒心的人士總認為「要使民主制度有益於國家和要成功實施民主,最基本的條件是大部分國民一定都是愛國和受過高等教育(有邏輯推理和分析能力)和對人生有經驗(思想成熟,知道甚麼是對和不對)。」這番話雖然有一定理由,不過想深一層,人生經驗往往是在實踐中學到的。如果民眾被某野心家利用了一次,他們在下次選舉中還會輕易相信他或其他派發免費午餐的人嗎?況且,沒有民主的選舉,誰可保證統治者一定為人民的福祉而賣力呢?進可監察政府的運作呢?記得基督教一位熱衷政治的神學家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說過:「因為人具有對公義的渴求,所以民主是可能的。但人也有不公義的傾向,所以民主是必須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