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身邊的朋友喜歡吃甚麼朱古力,也許可從中親探他們的真實性格,甚至性生活。新西蘭心理學家厄姆指出,朱古力原來不單可滿足口腹之慾,人們對朱古力不同味道和形狀喜好,以至如何處理包裝紙,都能反映他們的脾性和心情。」 《蘋果日報》5.3.2004
許多年前,有齣很有趣的電影叫「情迷朱古力」,講一位女士在法國的天主教小鎮開一家朱古力糖果店,以賣朱古力為小鎮帶來和諧與仁愛。其實尖沙嘴海運大廈二樓商場以前也有一間小小的朱古力專門店,歷史也算悠久,一直默默的在那裡經營,只是最近隨著海運大廈大翻新,似乎變得更加隱匿。
朱古力不單止是兒童最喜愛的糖果,也是最能夠象徵愛與和平的糖果。朱古力,在中國大陸和台灣一般叫巧克力,英文是Chocolate這個名字源自中美洲馬雅語“xocoate”一字,意思是「苦水」。為甚麼「苦水」呢?原來朱古力的原料是可可豆(Cocoa),而早期馬雅族人採食可可豆的時候,最先是把它製成飲料,但因為未有糖,所以味道頗為苦澀,後來加上香料和辣椒等調味,才使它比較容易入口。可可水的營養很豐富,可以強身健體,故極受馬雅族人歡迎。到了十九世紀中葉,英國人首創把可可製成固狀體,即一塊塊的朱古力。及後再經瑞士人發揚光大,製成了牛奶朱古力,而瑞士自此就成了盛產名牌朱古力的王國。
新西蘭心理學家蘭厄姆,可能自小已經迷上朱古力,所以情有獨鍾花了多年時間研究吃朱古力的心理。他寫了一本書:《朱古力治療:敢於揭示你的內心世界》,指出喜歡牛奶朱古力的人通常都較單純,喜歡活在過去;相反,黑朱古力迷比較著重物質,懂得解決問題,而且對未來充滿盼望。他進一步指出,人們丟棄朱古力包裝紙的習慣,也可展示他們性生活的態度。把包裝紙搓皺才丟掉的人,有太多雜念在心中,性生活時很難集中精神。把包裝紙揉成小球的人,性生活大都比較沈悶。
一粒沙可以看世界,原來一顆小小的朱古力也大有學問。但不論如何,朱古力畢竟是世上最美好的發明,也是最甜蜜和浪漫的食物。香港散文家陶傑寫過,厭倦朱古力,也厭倦了人生,因為跳樓自殺的人,只會在天台遺下一大堆煙蒂,而不會留下沒吃完的朱古力。
如果你不幸失戀,在傷心之餘為自己買一盒名貴的朱古力,好好的吃呀吃的,你的心很快會再次甜起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