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從一個夜晚開始..........耶穌被猶大出賣給了羅馬人,在暗藍色的夜幕下,耶穌驚醒、震驚、失望,接著坦然、寬容,默默地束手被擒........那是耶穌在耶路撒冷受難的一天,祂道成肉身之後遭受到最殘酷最痛苦的折磨,直到生命消逝。 導演米路吉遜(Mel Gibson)的電影《受難曲》(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在拍攝以上一段描寫耶穌死前十二小時的片段,多處使用了倒敘的手法,將耶穌受難與福音書的環節串連起來,使故事更具立體感。
一部出色的電影,除了有故事主線(Story Line)外,描敘故事的情節是如何組織及如何分層次,亦是構成該齣電影優美和吸引人的地方。《受難曲》的故事主線是描述耶穌受苦十二小時的過程,但當中也有多組影像重覆地出現(猶如交響樂中多個主題旋律間歇冒升和變奏一樣),令電影除了故事主線外,也因這些影像構成一個表達某種意義的連貫主題(Motif)。例如電影是以當時耶穌受苦的現實為情節主幹,但故事發展到某一個高潮時刻,導演便採取「倒敘或回溯」(Flash Back)的手法,將鏡頭轉到過去曾發生的相關事情上。
《受難曲》中的倒敘手法用得很頻密,一百分鐘內用了十次以上,平均幾乎每十分鐘便有一次。例如:
(一)當耶穌進入祭司院子,看見有人在那裡修理木具,鏡頭便藉倒敘來描寫耶穌想起自己在家中製造木桌,並與母親嬉戲的溫馨場面;當鏡頭轉回現實時,馬利亞剛進入庭院,面龐便出現在銀幕的畫面上。
(二)當彼得在大祭司庭院裡三次起誓不認識耶穌時,受苦的主便眼望向他,此時彼得想起他曾滿有信心地宣告無論如何會跟隨主到底。畫面轉回現實時,彼得便崩潰痛哭。
(三)當耶穌受鞭打時,鏡頭便回溯主為門徒洗腳的情景。
(四)當耶穌被眾人呼喊釘祂十字架和定祂的罪時,畫面便剪接至祂如何解救行淫婦人脫離被石頭打死的命運。
(五)當彼拉多用洗手來宣告自己與釘死耶穌之罪無關時,影片便倒敘至最後晚餐,主如何與門徒洗手備餐。
(六)耶穌母親馬利亞為得親近愛子,便與約翰等人走捷徑來到耶穌途經的一個角落。馬利亞正猶疑是否要就近看看兒子,此時耶穌正在苦路上跌倒。馬利亞突然想起童年耶穌跌倒,她奮力前奔抱起他的情景,於是便毫不猶疑地走出去扶持耶穌。
(七)耶穌多次跌倒中有一次是在城門口,此時耶穌望往城外的髑髏地,祂先前在山上教導人愛仇敵的情景便在畫面呈現。
(八)來到山上,耶穌傷痕滿佈的身體已是筋疲力盡,祂再次仆倒。此時最後晚餐的情景又再藉倒敘出現,祂當時正告訴門徒自己將要離去,勸勉他們要彼此相愛。
(九)釘十架時,當鐵釘準備打進耶穌的手掌,最後晚餐中擘餅和分杯的情景又多次穿插其中。
影片中這種倒敘手法,一方面是導演用作註釋耶穌受苦的情節,讓觀眾明白福音書中前後的關聯;另一方面又起了提升觀眾聯想力的作用,為耶穌受苦的現實,帶來了時空的立體感覺。
採訪:本報記者
教牧同工對《受難曲》的感受
在美國引起廣泛討論的電影《受難曲》,將於四月份於香港上映,電影公司特別於三月二十二日舉辦兩場試影場,讓基督教的教牧同工及天主教會的神職人員先睹為快。當日約有六百人出席,坐滿舉行試影場的兩間影院。不少教牧同工看畢此片後都認為導演能忠於《聖經》的記載,且能帶出耶穌基督為罪人死的信息,值得向信徒推薦。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傳道部部長鍾嘉樂牧師於看畢此片後向本報表示,影片中部分場面無疑十分暴力及血腥,然而當時羅馬政權的極刑正是如此殘酷,導演不過是寫實地反映出來,讓觀眾更深切體會耶穌基督當日所受的痛苦。鍾牧師亦頗欣賞片末用含蓄的手法描寫耶穌基督的復活,有力地帶出我們所信的是一位復活救主,衪所成就的救恩是帶給我們永恆的盼望。
基督教敬拜會長老陳世強律師則認為本片引起的迴響,或許會比《耶穌傳》更加深遠。他最欣賞電影的表達手法相當細膩,不單真實而詳細地反映耶穌基督受苦受死的過程,更深入刻畫他身邊的人,如門徒、跟隨耶穌的婦女、耶穌的母親的感受。他希望信徒能攜同未信的親友前往欣賞此片,作為傳福音的機會。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校牧伍渭文牧師頗欣賞片中用倒敘式的剪接手法,在耶穌基督受刑時插入他解釋聖餐意義的片段,他認為信徒欣賞本片後,在體會聖餐時會有更深刻的領受。他表示片中的暴力場面,或許會使人不安,但是正因著鏡頭的逼真,讓觀眾反思到無理的暴力行為所帶來的痛苦,這亦是本片另一值得欣賞的地方。
據了解,「受難曲」將於四月一日於香港上映,屆時本地信徒將可觀看這齣於美國票房超過三億的話題作品。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