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36 期(2003 年 8 月 31 日) ◎ 交流點 ◎ 蔡志森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當社會問題衝擊著信徒的生命時,究竟誰是他們的牧羊人?
過去兩個月先後有多個大型群眾活動,顯示社會上有強大的不滿情緒,當中不少是基督徒,但他們大部分都是自發參與,或是碰巧在人群之中和自己的牧師偶遇,之後大家亦很「識做」,不會討論有關信徒和教會應如何關心社會的問題。於是,基督徒應如何看待民主、人權、自由和選舉;以及如何避免政府濫權和違反公義,很明顯難以成為講壇和主日學教導的課題!
今年的區議會和明年的立法會選舉,相信更多強調泛自由主義的人士會在選舉中勝出,按他們的思維模式,一方面他們會強調民主自由,但另一方面,亦會較易接受賭波、同性「婚姻」、性開放等「世界潮流」!可悲的是教會中不少年輕的一輩,對這類思潮都十分接受,反而對聖經的教導日漸陌生!
除了政制發展,另一個衝擊著信徒的議題是同性戀運動,英美兩地聖公會的同性戀主教風波,以及梵蒂岡反對同性「婚姻」,不少信徒在心底裡對有關問題都必定有或多或少的疑問,作領袖的有責任走在會眾的前頭,先對問題作出反省,然後為會眾提供指引。
教會和牧者對一些問題保持沈默,並不等如這些問題會自動化解,不再困擾信徒,會眾只好繼續自己尋找答案,甚或受社會上的風氣所同化!以西結書三十三章六節對守望者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倘若守望的人見刀劍臨到,不吹角,以致民不受警戒,刀劍來殺了他們中間的一個人,他雖然死在罪孽之中,我卻要向守望的人討他喪命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