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處調查顯示,從未結婚的男女比例過去二十年有上升趨勢,二○○一年全港約有十二萬名年齡在四十五歲以上的男士及女士,從未結婚,佔四十五歲以上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五;他們甚有機會步上獨身老人之路。有學者擔心,愈來愈多人單身終老,在沒有家庭支援下,未來會更倚重大量的社會支援資源,加重社會負擔。」《明報》22.8.2003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亞洲幾個主要國家及地區的男女,不單止趨向遲婚,而且趨向「不婚」。是項調查比較了香港、新加坡、日本及中國大陸,發現愈來愈多中年或以上的人口仍是保持單身。
單在香港,四十五歲以上的人口有二百四十萬,其中十二萬從未結婚,這個比例在過去二十年間一直上升。另一方面,女性不婚的情況比男性嚴重,與其他地區相比,香港從未結婚的四十五歲以上女性比例,較中國大陸及日本多;反而香港的同齡男性,不婚的比例比其他地區低。
傳統的人生階段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現代人卻寧願獨身,拒絕結婚。男的不娶,是現代女性太本事,樣樣比男人優勝,以至男人自慚形穢,不敢高攀?又抑或是女人太巴辣,男人就「寧可住在房頂的角上.......不與爭吵的婦人同住」(箴廿一9)?女的不嫁,是現代男性太窩囊,「可嫁性」幾近於零,故情願獨守空帷,總好過找個長不大的「小男人」來頂心頂肺?
對教會來說,教會內外單身人士愈來愈多,本身更是一個冒起的牧養課題(pastoral issue)。傳統的教會牧養模式基本上假設了人一定會結婚,從而建立家庭,生兒育女。所謂「分齡牧養」也是預設了婚姻和家庭的因素。現在教會「突然」多了一大批單身人士,並且他們的單身不是暫時性的,而是一生一世的,教會的牧養和輔導型態就需要作大幅度的調整,方可有效正視這個群體的需要:例如情感與性慾;父性(fatherhood)和「母性」(motherhood)如何在單身人士身上得以建立和發揮;閒瑕生活(leisure life);個人理財和退休後生活安排等等。
但從正面來說,社會和教會多了一批沒有家庭負擔的「生力軍」,也可以說是多了一類嶄新的人力資源。如何有效發揮其功效、發展其所長,也值得深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環保.資訊】
【影音視像】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城市脈搏】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