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會考放榜了,當然是有人快樂有人愁,令人關心的是政府大力推行的母語教學,今年是首屆畢業,成效又如何呢?
中文中學的會考成績整體較去年為佳,但英語成績則下降,有四十多間中中今年的英語成績較去年有令人鼓舞的改善,反映中中如果有適當的配套,英文成績也一樣可以有進步。
但中中有九成學生的英語及格率下降,尤其是有十二間在中四及中五全面轉以英語教學的中中,五科或以上及格率出現下跌,但繼續在中四、中五仍以母語教學的成績則上升。
在電視畫面及報章所報道,母語教學下的首屆會考生,出現受歧視的現象,有學生投訴因就讀中文中學或以中文應考而受歧視,學生家長更後悔當初相信政府的母語教學政策。
從今年多間因母語教學政策而需轉為中文中學的英中成績下跌,而判定母語教學失敗,這看法是不確的,其中兩間被視為英中改為中中的重災區學校、錯在初中以母語授課,到中四後,除中文、中史外,全都改為英語,如果全母語教學、成績便會改觀。中中英語加強成績仍下降,是因很多新加入中中要學生去考「英語試卷乙」所致。
實行母語教學是無可置疑的事實,要知道,香港上代強行「英語教學」,學生把大部分精力消耗在英語訓練上,剝削了他們求知的時間,對知識死記而非理解,學生的求知慾大受打擊,滿足感喪失,在非母語教學下,公民教育也無從推行。
香港是一個重英輕中的社會,家長愚昧追求英語教育基於實際,母語教學並非降低英語,試看多少中中畢業生有國際學術地位。
政府推行「母語教育」目標與方法要檢討,要改善,但不是失敗。錯在推行時政策搖擺不定,讓百多間改回英中,更錯的是部分中中於中四、中五改為英語教學,現在只是首屆的成績,是不能下定論的,但願身負重任的教會學校決策者三思,以求達致教會辦學的使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環保.資訊】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城市脈搏】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