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所國際市場調查顧問公司的調查報告指出,香港只有百分之五的受訪青年感覺快樂或非常快樂,比有百分之七十八的菲律賓青年感覺快樂相差甚遠。同時又揭示了香港十五到十九歲的青年人,最感快樂的元素竟是賺錢。難怪本港經濟持續不景氣,社會就瀰漫悲觀情緒,很多市民都擔心失業或減薪,當中亦有不少因而患了抑鬱症,更甚者則萌輕生的念頭。從領導全球的市場研究公司AC尼爾森於去年十二月訪問十三個亞太地區的九千八百名消費者,發現香港人是最悲觀的一群就可得到證實。
在非典型肺炎疫情過後,香港青年商會委託中大亞太研究所進行調查,顯示大多數香港人的價值觀有所改變。超過八成及六成七的被訪者較疫情發生前看重健康和家庭,而健康及家庭兩者的重要性更排在金錢、工作及事業之上。最近香港青年社團聯盟及城市智庫於七月廿六至廿八日的另一項調查發覺,有五成六青年人認為自沙示疫後會更積極地面對人生。
聖經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即使非典型肺炎已導致一千七百多人受感染,三百人死亡,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沙示疫症的殺傷力十分駭人,但卻使市民團結及互助,甚至把注重金錢及事業的價值觀轉移至重視健康和家庭關係。尤其香港醫護人員的專業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更使超過九成人表示非常欣賞,導致有一成多人會考慮將來選擇服務社會的職業。
胡明添(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總幹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環保.資訊】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城市脈搏】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