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美玲因為患上小兒麻痺症,自小就在醫院出出入入,受過不少人的安慰;想不到長大了竟當上院牧,反過來成為不少病人的安慰者........
「我喜歡看別人的自傳,如杏林子、輪椅上的畫家、無名的傳道者或戴德生傳等等,從別人的生命經歷中,幫助我如何面對種種生活上的困難。」
在澳門出生的容美玲,四歲以前和大部分的小朋友一樣活潑好動,對身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她的父母也盼望她從此健康快樂地成長,上學唸書,過一個平凡的女孩子過的生活。
但是生命的遭遇總在人的意料之外。一天半夜的時候,美玲照常想去洗手間,卻走不動 ,那天她已經發燒了好幾天,家人以為只是普通的發燒,不以為意,直到發現她的雙腳不受控制,全身發軟,才害怕起來,把她送進醫院。
「我還記得那間病房很大,只得我一個人住,裡面全是白色:牆是白色,床單是白色,醫護人員的衣服也是白色,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們拿一支很長很大的針筒,想是抽脊髓吧!所有醫護人員,把我按在床上,以防我痛時掙扎,他們把那支大針筒,插進我的背部,留給我的印象就只是害怕。」四歲那年,美玲被證實患上小兒麻痺症。
於是,美玲只能以手代步。到了上小學的年紀,這對健全的小孩來說,是一件普通不過的事,但對於美玲而言,那就成了奢侈品,看著別的小朋友開開心心的上學,她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他們中間的一分子。由於澳門大部分學校都不會錄取傷殘的學生,直到美玲差不多九歲的時候,有一間小學終於答應錄取美玲。全家因此動 員起來,輪流背美玲上學,來來回回,一天四次。
在美玲十三歲那年,家人聽到在香港可以治好小兒麻痺,於是抱著滿懷的希望,從澳門到香港治病,可是事實相反,經診斷後,醫生證實美玲的下半生要在輪椅上度過。這對美玲來說,就如晴天霹靂,她變得很消沈,曾經想過要自殺,因她感到自己是個無用的人,只能成為家人的一個負擔。性 格內向的美玲,把這些感覺埋藏在心中,經常自己躲起來哭,她不禁問自己:這漫漫的人生,怎樣才能繼續生活下去?
是結束自己的生命呢?還是活下去?這些問題在美玲的腦海中徘徊不去。「有一把聲音對我說,這樣死了很不值得,我不忿氣,已經痛苦了這麼久,還沒找到人生的意義。最後,我決定找到人生的意義和目標才去尋死。」因著一股不肯言敗的好勝心,美玲開始看心理學、哲學,不同宗教的書,希望從中找到人生意義的答案。
「那時我認識了幾個基督徒,他們很好,當時我住在一棟大廈三樓,沒有升降機,他們也願意陪我去教會。當時我對宗教很抗拒,但難得有人陪我到街上逛,便去看看吧!看看教會是甚麼樣的,看看基督徒做甚麼也好。」「很多弟兄姊妹和我討論,他們都覺得拿我沒辦法,覺得我心腸硬,怎麼也不能說服我。」
但是神的大能和救恩使美玲無法抗拒。在朋友的邀請下,美玲參加了在澳門舉行的佈道會,在聖靈的感動 下,決志信主。「當牧師呼召時,我很感動,不停流淚,自己竟然推動輪椅出去決志,後來有一位弟兄對我說,本來他想拉我,以為我的輪椅剎掣鬆開了,才滑了出去。其實我當時很認真,真的決志信耶穌。」
一股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信心從美玲內心湧流而出,如活水江河引領她走前面的路。她立志將生命獻給主,並開始裝備自己,自修報讀神學、輔導學、院牧牧關等課程,憑著堅強的毅力,完成學業,踏上事奉的「不歸路」。她到香港和澳門的各大醫院,探望病重和垂死的病人,將安慰和希望帶給他們,即使在最沒有希望的時候,仍然堅持帶給他們盼望。
「醫院曾是我最害怕去的地方,記得爸爸去世時,在深切治療室住了幾天,我在那裡陪他,看見醫療儀器的數字在跳動 ,聽見心臟儀器的聲音,感到很害怕,更沒想過,將來會在醫院工作。」因為經常進入醫院和手術室,美玲和病人之間好像有一條無形的紐帶,彼此的心互相相連,她明白他們的感受。
堅強的個性和對神的信心使她變得主動,大膽,一掃從前內向膽小的個性。每天推著輪椅游走於醫院的走廊內,各間大小病房,讓關懷和鼓勵源源不絕地送到每一位病人的心中。
神的安排就是那麼奇妙。美玲怎麼看待自己的工作呢?「院牧的職責是在醫院進行關懷輔導。關心病人在醫院得到治療之餘,知道在他們的心靈上,需要關懷和慰藉,同時也照顧病人家屬的心理。透過輔導技巧,及對病人的深入交談,開解他們,增加病人的康復力量。」
「我覺得在每個人身上,也包括健全和傷殘,有些人看來四肢健全,但性格上有偏差,或是自我形象低落,心內藏有感情或家庭的創傷,有些人在器官或肢體上傷殘,若他們在心靈上追求完美,心理上務求達至更健康,我覺得他們同樣是健全人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有夢人生】
【交流點】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
【萬里遊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