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貴乎自發


2021 期(2003 年 5 月 18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要子女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的角色舉足輕重;但有調查發現,三成家長並無定期與孩子一起閱讀。專家建議,家長每晚定時與子女閱讀三十分鐘,以助他們培養閱讀習慣。」《明報》10.5.2003

  做家長難,做廿一世紀香港的家長更難,因為有太多的「專家」在旁邊指指點點。

  就如最近又有一位專家提出,家長每晚要陪兒女閱讀最少三十分鐘。我不知道這位專家是根據甚麼數據或研究來斷定家長每晚要「陪讀」半小時。再仔細的追問:是哪個年歲的孩子才需要父母「陪讀」?甚麼才算是「陪讀」?是與孩子捧著同一本書才算「陪讀」?抑或家長坐在旁邊讀書已算?又或是家長拿著藤條戒尺之類在旁虎視眈眈?如果孩子拒絕家長「陪讀」,堅持獨自一個人去讀,那又如何?至於即或家長晚晚抽三十分鐘來「陪讀」,又如何證明這一定有助於培養兒女的閱讀習慣?而家長若不在旁,孩子又是否必然不閱讀?

  凡此種種都是有待認真解答的問題,恐怕沒有一成不變的答案,所以最好不要「想當然」的提出種種建議。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其實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試問又怎能輕率的說「家長每晚定時與子女閱讀三十分鐘,以助他們培養閱讀興趣」呢。

  閱讀本身是很個人,甚或帶點神祕,不可思議的一回事。閱讀之能夠成為興趣和習慣(所謂上了癮),許多時候正是因為沒有父母陪伴、孩子感到無聊或苦悶。專家們請設身處地想想,他們年幼時又是如何培養出閱讀興趣來?他們的父母又有否每晚拿半小時出來「陪讀」?家中又有否現時所建議的最少二百五十本藏書?

  且看看著名的林肯總統年幼時是怎樣閱讀的,原來小林肯從小就享受「獨自在閱讀」,最好就沒有大人陪伴。拉蒙先生如此描述林肯讀書的嗜好:「林肯喜歡躺在一棵有蔭的樹下,或者待在高高的閣樓裡閱讀、做算術,或者塗鴉。」林肯另一位朋友有以下的回憶:「當林肯和我工作結束後回到屋裡時,他會走到食品櫃那兒,拿出一塊玉米麵包,取下一本書,然後坐在一張椅上,將一隻腳翹得和他的頭一樣高,開始閱讀。」

  林肯年幼家不富有,沒有藏書,也乏父母陪讀,但他生性好奇,閱讀每一本他能拿的書,從不放過任何閱讀的機會,以讀書為樂。香港的孩子們,只要家中不常扭開電視,只要父母也多自己看書,其實已足夠提供讀書的條件。閱讀貴乎自發,陪讀有時更累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有夢人生】

【交流點】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

【萬里遊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