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21 期(2003 年 5 月 18 日) ◎ 時事透析 ◎ 植柏燊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早前由香港電台,教協及公共圖書館合辦的十大好書選舉,由一百四十多間中學的學生選出,當選第十四屆十大好書,包括台灣作家幾米所著的「照相本子」,影音使團編著的「生命因愛動聽」,陳葒所著的「校園風雲」,高行健所著的「母親」、宋詒瑞所著的「難為了班長」,董橋所著的「從前」,區樂民所著的「醫者孩子心」,阿虫所著的「虫畫虫話︱甜的吃苦的也吃」等。十大好書的內容真是包羅萬有,其中趣味及悅目類別的各佔三本,屬溫情、成長、文藝及杏林類的各佔一本,這證明中學生的閱讀興趣非常廣泛。
是屆獲選的書籍大部分俱屬不同類型的短篇散文,部分更有圖像,證明青少年能從不同角度去思考,發掘不同的知識和思想領域,但也證明「即食文化」影響他們,反映近代人思考不深入、寫作能力也隨而降低。
近年香港的閱讀風氣日漸形成,公共圖書館也多起來,最近由於「非典型肺炎」影響,學生停課已有個多月,聽說在這段期間,很多父母藉此鼓勵兒女利用這空間多閱讀課外書籍,甚至實行親子閱讀,培養有深度的閱讀文化。希望從這一次危機喚醒大家,更明白閱讀的重要性,試看大導演史提芬史匹堡,他縱使千萬家財,但也強迫自己跑回大學,用自己親手做好的論文來換取一個名正言順的「學位」,了卻他多年來未能「大學畢業」的遺憾。
在親子閱讀中,我們應誘導青少年多閱讀歷史傳記和中國現代文學,由中篇開始,逐步至長篇作品,培養他們更有深度的閱讀,同時也當引導兒女多閱讀聖經這一本好書,人類藉上帝賦與的聰明、智慧,去領受上帝的話語,要知道,聖經是上帝的話語,是歷代先知,古聖賢經驗,上帝創造救贖成聖的作為,他們以文字作見證,亦是經由歷代信徒閱讀而起生命共鳴的道。
我們要提升資源增值,持續進修,終身學習,必是要有一個良好閱讀風氣的社會,要孩子多閱讀好書,先由我們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