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並非聚會


2016 期(2003 年 4 月 13 日)
◎ 親密家庭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孩子未出娘胎已經隨著母親每週參與教會的主日崇拜聚會;由幼兒崇拜,初小崇拜,高小崇拜,短時期的少年崇拜至現時的「大堂崇拜」,從未間斷。可是我從來都未有聽取專家的意見,煞有介事地搞「家庭崇拜」聚會。

  家庭本應是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敬拜主的場所,並非進行常規敬拜聚會的地方。在教會的崇拜聚會中信徒集體尊神為聖,回到家中就要將這生命品格化入生活的環節中,而不是將敬拜聚會又微型複製一次。

  如果說,每天跟孩子相聚、親近,是他體會天父同在的第一步,那麼這父子同在的時刻,就要以「父慈子孝」的表現,來體會天父與作祂兒女的關係。「父慈子孝」也許是「敬拜」的很好的本色化演譯。

  每當孩子興高采烈地盡訴心中情的時候,那怕是學校中同學之間或是師生之間的瑣事,犯事,瘀事,怪事,憾事,好事,恨事,難事、人事、喜事、心事、鬧事,我都會放下手中身邊的事,專心聆聽。有時陪他捧腹大笑,有時隨口引述一則聖經事例抒解一番。每天跟孩子相聚,有時興之所至,會引吭高歌,請兒子伴奏,順口兩句交流大家喜愛的聖詩,又評彈一番時下的流行曲。以信仰角度去評審其實所有廣告及甚至新聞報道都要PG(家長指引)的電視廣播,是我們每天的重要話題。然後臨睡前一起祈禱,成為一天父子談笑的總結。

  敬拜何止一項特定程序的聚會活動,更是一種以神為主宰的人生態度。整個人,隨時隨刻,隨處隨地,隨事隨意都必須是在敬拜。信仰的生活本來就是敬拜主的生活。孩子需要學會,敬拜與日常生活並非分割的兩類事,敬拜根本就是作神子民的生命氣息。

  我不會對孩子說:「我們現在開始敬拜。」我會說:「讓我們留意,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尊主為大。」在日常生活上心中有主,孩子才懂得信仰的真諦。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專題專訪】

【讀者來函】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有夢人生】

【交流點】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