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福復活節國際文化嘉年華
第 2016 期(2003 年 4 月 13 日) ◎ 專題專訪 ◎ 本報記者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李牧師表示,當初興起籌辦今次的活動,是看到香港的失業問題日趨嚴重,而超過十一萬的雙失青年的情況更是令人擔憂。於是希望辦一個嘉年華會,讓青年能夠參與其中,一展所長。到籌備工作展開後,香港發生一連串不愉快的事情,他們在禱告中亦清楚教會及福音機構對此情況需要有所回應。結果他們把嘉年華會的場地命名為「百姓廣場」,寓意「將百姓(香港市民)從迷宮中領出來」,一如當日神親手把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到流奶與蜜之地。
為呼應這個主題,「百姓廣場」是依照會幕的比例及樣式設計,在入口處放置有大會特別邀請本地藝術家製作的金香爐,而中央的「會幕」是可容納一千名觀眾的大型表演場地,表達「神的護蔭」之意思。除了會場設計彰顯神的同在外,大會亦趁著復活節,與香港多間教會合辦福音活動,四月二十日復活節早上將有數千名信徒雲集會場參與敬拜,當日下午則有祝福香港大遊行。李牧師表示希望透過教會的合一敬拜活動,向市民傳達福音信息,令他們既重拾信心亦得著救恩。他又補充這次嘉年華的另一特點是匯聚少數族裔的民族特色,原來大會有感不少市民對居港的少數族裔存有不少誤解,故希望藉著嘉年華中的攤位及少數族裔表演,令市民加深認識他們的文化,消除彼此的隔膜。
最後,李健華牧師強調,今次的活動只是他們關顧雙失青年及少數族裔工作計畫的序曲,整個計畫為時兩年,新福計畫把「百姓廣場」移師到各區舉行,將祝福帶進社區。此外,他們會繼續推行青年實習計畫「創藝坊」,並提供類似的計畫予少數族裔居民,用愛將他們融入社會,使社會更和諧、更有希望。
一連四天的嘉年華會,設有百多個不同攤位包括美食、文化、藝術、書籍、傳統手工藝等。設於會場中央的「會幕」,亦會不停有節目表演,例如福音武術、非洲鼓、旗舞、粵曲、兒童合唱、爵士音樂等。如此有意義又精彩的大型福音活動,十分值得信徒參與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