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被人要求說出願望時,想不出願望者總會以世界和平來過關。世界和平漸漸成為一種「行貨」的願望,沒有人會細嚼這願望的意思。但自伊拉克戰爭爆發後,我們漸體會世界和平是如此的重要,也如此的遙遠。又當非典型肺炎的擴散,我們漸發現我們心底對和平的渴望,也對和平的缺乏。危難的出現迫使我們有夢想,也要求我們檢視習以為常的夢。
在危難中,我們需要夢想,因為沒有夢想,我們就沒有能力去承受現實帶來的壓力或沒有動力改變現實。在非典型肺炎爆發下,我們有一個夢想,就是控制它的擴散,並讓患病者可以儘快康復。這夢驅使一班前線的醫療人員日以繼夜照顧患病者,也驅使市民共同參與建立一個健康的城市。當整個城市共同發一個夢時,當下的難處就不是想像中這般難。夢使我們相信有出路,有未來。原來,有未來就有能力對抗;有未來就有倒不下的信念。然而患難沒有一定帶來夢想,因為他們本是陌生。因此,培育發夢的能力是重要。發夢者就是相信可能、相信將要來的世界不是今日的複製、相信歷史的不延續多於延續。
危難迫使我們重新檢視自己的夢想。一方面,夢想被打斷了,因為危難的突發性不容許我們如昔日一般地生活。例如,我本打算五月要到土耳其旅遊,但香港的情況與伊拉克戰爭已令我放棄這個念頭了。我的夢只是一個小夢,但大夢何嘗不會因危難而被改變呢?另一方面,雖然夢想被中斷,但我卻可能因此有機會反問「我真正的夢是甚麼」。原來那些老套的說話「身壯力健」、「出入平安」、「世界和平」才是我對自己、親朋和世界真正的夢想。這樣,危難沒有使夢埋葬,反使夢復活過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專題專訪】
【讀者來函】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有夢人生】
【交流點】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