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10 期(2003 年 3 月 2 日) ◎ 開卷有益 ◎ 李碧如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有個這樣讀書的書呆子,不把父親氣死才怪。
笑話歸笑話,但卻說出一個很重要的道理:讀書要讀得其法,才能得到書中益處,否則便如笑話中的兒子,讀不出所以然來。
許多孩子都愛閱讀,尤其是年紀較少的低年級學生,他們功課壓力不大,培養閱讀興趣並不困難。但是,有些孩子閱讀只是把書翻翻,讀了書的內容,知道了故事的情節,就算把書看完,如此讀書只是消閒,得益並不顯著。
要幫助孩子掌握閱讀技巧,最好讓孩子帶着問題讀。譬如知識性圖書,可以由家長提出一個疑問,像「天氣熱的時候,狗為甚麼把舌頭伸出來?」之類,既可提高閱讀興趣,又可享受解決問題的喜悅。故事類圖書可以同樣帶着問題讀,只要家長先設計點趣味性問題便行,不過,千萬別問甚麼主旨、教訓等籠統的大問題,那會產生反效果。
另外,因需要而讀,也是非常好的辦法。近年流行專題研習,孩子要學習搜集和篩選資料,這種閱讀目的明確,在一段時間內大量閱讀同一主題的書籍,孩子特別容易吸收其中好處,亦會經過比較而提高閱讀的品味。
更重要的是指導孩子帶着批判去閱讀。孩子生活經驗少,以為凡印刷出來的都是權威,要讓孩子明白「盡信書不如無書」,就要引導孩子通過比較、分析、討論和辯論,然後作出判斷,這是訓練思考最有效的方法,報章雜誌尤其應該如此閱讀。
以遊戲方式,將不同故事人物來個大兜亂,或改動結尾,或提出新觀點等,都屬於較高層次的創意閱讀。
只要花點心思和時間,不必一本正經的做閱讀筆記,孩子也可以讀出書中的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