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09 期(2003 年 2 月 23 日) ◎ 才德女子 ◎ 黃慧貞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戰爭特別令我想起婦人。打仗的當然絕大部分是男人;然而叫人最心酸的往往是婦人為失喪丈夫和兒子哀號的圖畫。記得一次參觀平壤市內一個從集中營保留過來的博物館,看到其中記錄赤柬人員虐殺幼童,旁邊的母親如何呼天搶地的繪圖,最令人扎心。萬里長城今日被推舉為中國民族抵抗外敵的偉大成就,然而民間傳誦最深入民心的一直是孟姜女為搜尋丈夫屍骨而哭崩城牆的故事。戰爭台前的都是國家英雄或捐軀的烈士,我們幾許會數算在背後承受著戰爭種種後果的婦女。
在聖經列王記上下湊巧地結集了幾個婦人和她們兒子的故事。其中兩個是相約輪流交出兒子充飢的母親(王下六26-31);兩個眼巴巴看著兒子要不就活生生餓死要不就賣掉的寡婦(王上十七8-24及王下六1-7);和最後一個為兒子向先知討命及為家園面見王上的書念婦人(王下四8-37及王下八1-6)。按經文的發展理路,婦人的故事只是為了要作以利亞和以利沙先知神力的見證,對有關的以色列王對上主忠誠的宣告。不過,幾個婦人的故事的背景都是饑荒。幾個婦人簡單的生活片段,正好也繪畫了戰亂中家庭的流散、貧苦、母親無力保護幼兒、生命朝不保夕的生活。
有主戰者指反戰的都是「婦人之仁」,我想這是他們唯一說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