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好英語


2009 期(2003 年 2 月 23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立法會通過議案,要求政府採取推廣使用英語措施。政務司長曾蔭權建議立法會每月至少開一次全用英文發言的會議。教育統籌局長李國章則否認母語教學政策令香港英語能力下降,但強調政府會加強支援英語教學,鼓勵學校及家長營造良好英語學習環境。」《明報》23.1.2003

  「立法會開會採用英語有助提升香港學生的英語水平」是一個既時麾又富挑戰性的辯題,對學生的邏輯思考和社會常識皆有莫大裨益。如果本港的學界辯論比賽全面以此為題,套用一句俗語「真理愈辯愈明」,香港社會由上到下一定得益不少,民智也當有所提高。

  回歸幾年,政府高官以至立法會諸君愈來愈「婆婆媽媽」的甚麼都管、甚麼都老氣橫秋的發表意見。大概是社會太過不景氣了,做官的惟恐被問責,遂主動的事無大小都過問,甚麼都臚列指引-小至天文台甚麼時候該掛八號風球或紅黑暴雨訊號,中至在黃大仙某處或上環新填地搞甚麼散貨場(即可謂「本土經濟」),大至如何向中產階級的荷包和儲蓄「徵稅」,做官的都大發熱心的指指點點。至於尊貴的立法會議員們,為向選民交代他們是值得的,也大小事情都拿出來辯論一番,所以近年的立法會會議跟電台早上的時評節目,聽來沒有甚麼分別-都是熱熱鬧鬧的。

  幾年前立法會議員大義凜然的討論「母語教學」,又「政治正確」地大幅減少在立法會會議上說英語(甚至有個別說普通話)以凸顯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但不旋踵發現情勢不妙,又急就章的吶喊要恢復在立法會上說英語。其實立法會開會說甚麼語言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說話的內容和質素,與及立了甚麼「法」和泡製出甚麼政策。

  在美國唐人街長大的第二代、第三代華人,他們說得一口流行英式英語,但不要忘記,他們的父母在家中仍是操台山話。這些「金山阿伯」比我們的立法會議員更有智慧和遠見,他們明白說好外語一在環境(語境),二在文化的薰陶和嚮往,所以他們雖身住唐人街,卻把兒女送到唐人街外去唸書和生活。今天香港的新一代(包括小、中、大學學生),只要一天仍在追捧陳奕迅、Twins,一天仍擺脫不了廣東方言。試問香港人如果連「羅宋湯」也沒啥認識和興趣,即使立法會議員轉操俄語,港人仍無法說一句俄語。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有夢人生】

【交流點】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